中时社论》国民党、民众党谁领风骚

社论

民进党防疫上「赌输了」,让人民付出惨重的代价,民进党支持度受挫,但执政党不争气,未必代表在野党占便宜。国民党疫情爆发之后,力图凸显执政者政策的疏失,希望扮演好最大在野党的角色,但到目前为止并不成功。

根据美丽岛电子报6月4日发布的国政民调,蔡英文总统的信任/不信任度,满意/不满意度差距不大,虽然比之前退步,但仍维持在平盘左右。在政党「好感度-反感度」的部分,民进党的「净好感度」跌到-5.3%,较上月大幅减少11.7%,国民党的净好感度则是 -21.6%,仅较上月增加0.5%。

在野党角色谁做得成功

显然,民意开始讨厌民进党,却未转而喜欢国民党。可以举两个例子,分析可能的原因。国民党立委在府前快闪抗议,呼吁民众在某个时刻,一起「敲锣打鼓、关灯一分钟」,老实说,以今天国民党的能量,能动员多少人参与?而以民进党操控媒体的实力,全台能有多少人接受到这个讯息?果然当天活动不但现场显得尴尬,更未引起大众媒体的关切与讨论。

想像一下,如果国民党执政,为护航国产疫苗导致疫苗供应出现缺口,在野的民进党会怎么做?民进党当然会制造冲撞,但冲第一波的不会是立委自己,而是友好的社运团体,或青年学子;他们不会「快闪」,在制造冲突后会就地静坐抗议,甚至绝食,诉求以生命死谏,直到政府提供疫苗;然后,民进党「大人」们才会到达现场,探视问候,做声援者、力挺者,而不是发动者。活动做到这种程度,社会不可能不关注。

这样的活动,为什么民进党做得到,国民党做不到?简而言之,国民党的政治人物,喜欢自己当主角,不知道配角反而更有力量。其次民进党的年轻人愿意站出来冲撞,是因为争取到曝光之后,可作为自己选举的政治资本;国民党对年轻人,没有提供这样的管道与空间。

第二个例子,国民党主张纾困普发1万元,其实有学理实例的支持,疫情突如其来,有些生计受到影响的民众,不见得能够符合复杂的申请要件,普发是最简便的方法,国民党团曾以美国、香港、新加坡等国为例证明可行。但国民党只会以老师上课的方式做解释,却不懂得透过第三者讲故事,由民众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如何受到疫情冲击,政府的规定又如何层层设限。上课让人厌烦,讲故事才会有临场感、说服力。

选最能制衡民进党的人

以这个例子延伸,国民党曾点出确诊者等不到重症用药而过世的实例,那么,有没有可能请到家属视讯对谈,呼吁卫福部改善呢;或者跟确诊者连线,分享人民对行政流程的实际感受,这些都比政治人物自己开记者会更有故事性

地气」是跟普罗大众的连结,特别是当执政者站在人民的对立面的时候,在野党更必须去承载、分享、扩大民意的诉求。国民党的确在努力转变,但竞争是很现实的,时间不会等人。

疫情中表现最亮眼的,就个人而言是台北市长柯文哲,就政党而言是民众党。医学是柯文哲的主场,在陈时中走下神坛后,柯文哲顺势而起,尽显领导人架势;在国会民众党团也挥洒自如,特别是高虹安苏贞昌的质询,堪称亮点。台湾需要制衡民进党的角色,但是否一定要由国民党来扮演?柯文哲已发出挑战。

对人民而言政党只是工具,是满足自己需求的一个手段,没有也不需要有所谓的政党忠诚度。在民进党信任度崩盘后,未来单一名额的选举,选民自然会有弃保心理,于在野阵营中选一个「最能制衡民进党」的人。

因此,2022台北市长选战的黄珊珊也好,或2024总统大选的柯文哲也罢,我们乐见在野党与在野党的良性竞争,这也戳破国民党内部分人士,认为单凭「讨厌民进党」就能当选的幻想

目前为止,民进党还是「一人政党」,一个人的特色是走得快;国民党是「一群人」,一群人有内部沟通的成本,不过一旦整合就能「走得远」。两党各有其优势与短处,但最终在野党还是要有一定程度的合作,才能起到制衡执政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