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朱立伦成国民党的不定时炸弹
中时社论
国民党中央「突袭」征召张善政选桃园市长,不但引发桃园基层、在地人士的炸锅反弹,也导致党内与支持者的错愕质疑;眼看情势愈演愈烈,党内团结面临溃堤,张善政与党秘书长黄健庭、党主席朱立伦相继公开致歉,张善政说「是我疏忽了,对不起」,朱立伦则表示「所有的责难我都会一肩扛起」。姑且不论朱张黄三人的致歉是否不痛不痒、行礼如仪而已,最大的问题是,朱立伦能否痛定思痛,真正了解为何此次会犯下不该、也不必犯的错误症结何在,并且有效避免不再误判形势、自乱阵脚。
把手上好牌打成危局
无论从人选、理由到方式,朱立伦丢出的这颗变化球,全都充满矛盾和争议。除了张善政以其形象、资历,获得较为正面的肯定之外,后两者都遭到极大的责难与反弹。最惨的一种说法就是,朱此举根本是「一桃杀五士」,包括鲁明哲、吕玉玲、万美玲、罗智强、甚至连张善政都被搞掉了。
说白了,真正的问题其实不在于空降与否、民调高低乃至人选是谁,而是基于什么样的逻辑与判断,竟然会采取这么一种粗糙、甚至是粗暴的方式,把手上的好牌硬生生打成危局?按照党中央的说法是「思考过程未顾及地方人士可能反应」,可是除非政治智商零蛋,或是不把相关竞争人士当回事,乃至把党中央自己的威权看得过高过重,否则怎么可能如此轻忽?
所谓「即使有人反弹,顶多也只能说朱立伦手法粗糙」的说词,这种还迷信由上而下的威权,对党内民主、程序正义既缺乏自知之明,也没有沟通协调的认知与技巧,未来恐是蓝营在桃园由可赢却沦败的主因。退一步来说,蓝营若因此而败选,朱即使想卸责也绝无可能;即使胜了,过程中的内耗一样也深深值得检讨。
现在党中央致歉了,可是外界马上就会反问:一、为什么是张善政先致歉,整盘局变突袭征召,张善政又犯了什么错?这难道不会让人觉得是朱立伦躲在后头,拿张善政当挡箭牌吗?
二、朱要搞突袭式征召张善政,或许真有不足为外人道的隐情,但要嘛是诉诸舆论,以公众的力量逼退罗智强与在地人士,要嘛透过比较细致的私下操作劝退其他竞争者,怎么也想不到于公于私都没有,竟是如此翻桌强过?而且事发至今,无论是公开或私下放话,党中央也都没有任何「迫不得已」的说法!
县市长与党中央切割
三、朱立伦此举最糟糕的还在于被「矮化」成是为了「卡罗」,而且是等到罗智强辞了台北市议员以后才动手,但从正常的人情义理来论,朱对罗有那么的「深仇大恨」需要这样不成比例的对付吗?在国民党屡被看衰且气弱之际,如罗智强这样的战将被珍惜重用犹恐不及,又怎可能被刻意打压至此?可是朱如今却被冠上这样的恶名,当初又怎会不注意而放任外界的合理怀疑呢?
除了罗智强、桃园在地等局内人的愤怒难平、情何以堪之外,原本就被外界认为「另有所图」,始终未放弃布局总统大选的朱立伦,在处理各县市提名更应有全局考量,何况如桃园这样颇有胜算的六都战区;此番「征张」就如他首任党主席时「换柱」般的突兀,此举绝非只有桃园在地的反应而已,而是影响到更多党内同志、支持者乃至中性选民的观感,处理得好坏,不仅影响对他个人的评价,更攸关选战与党的全局。
朱立伦去年10月回锅掌舵党中央后,初尝陈柏惟罢免案通过的删Q胜利,接着就在四大公投、中二补选、罢昶案重重跌跤。从当年的「换柱」到回任党主席后,今年以来在四大公投落败后的记者会闪避不见人,以及为了备战年底选举,国民党宣布成立「中央选举提名委员会」,侯友宜、卢秀燕、黄敏惠等党内地方诸侯要角却公开婉拒,使他本来想打的「团结牌」,顿时猪羊变色,再加上这次「征张」引发的争议,朱立伦不仅面临弱势领导的危机,更屡次遭到判断失准的抨击。
但朱立伦看来并不愿只作被动防守的弱势党主席,而想把自己与他认为的党内要角绑在一起,当个成败在此一搏的强势党魁;问题是党主席应该是帮助党成长壮大的火车头,而不应该是随时可能出状况的不定时炸弹,如此当然也怪不得党内各县市长要与党中央若即若离、自谋生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