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朱立伦的为与不为(钮则勋)

国民党新任党主席朱立伦。(资料照/朱立伦办公室提供)

国民党新主席朱立伦走马上任,新的治理团队轮廓已见清晰,也拔擢了年轻的一级主管,凸显出国民党想要扩张青年选票的企图心,搭配国民党立院党团对行政院长苏贞昌持续进行杯葛。朱似乎想借由多面向的操作向外界宣示「朱立伦已然蜕变」,并作为重返执政之路的起手式。朱虽企图心满满,但是面对现今内外环境皆不利的情况下,要重整国民党的脚步、重拾战力,或许仍得将「两个必须」与「两个不必」了然于胸。

第一个必须,则是必须和张亚中的深蓝在两岸关系的论述上寻求妥协,或是让自己的两岸论述能和社会有个对话的基础。毕竟朱立伦当选票数并未过半,紧追在后、且被朱定位为深蓝的张亚中只输他两万多票,可见深蓝对朱及其两岸观点是不埋单的;而朱的两岸论述亦即传统「九二共识」,自从被民进党刻意连结「一国两制」后,在社会票房也萎缩,一来一往,朱的两岸论述陷入了不被社会及深蓝族群埋单的双重困境,更无法突破民进党所建构不利两岸关系互动的氛围。 但路线向深蓝调整或许可能将路愈走愈窄,迎合「反中」只能当小绿,如何开辟第三条路重启社会对话,再借以说服深蓝,或许是朱的当务之急。

第二个必须,则是国民党在制衡战略及战术上必须翻新。近期立院党团不断杯葛苏揆,虽是席次不足之下的无奈之举,但杯葛久了兵疲马困,反而会被苏贞昌反操作,其他在野党未必声援,是以制衡方式必须改变与多元。 犹记张亚中在选举时提出,将募资3亿新台币成立「正义基金」,或许就会是个不错的尝试。毕竟透过奖励敢于揭发政府违法贪污行径的举报者,借由以往让陈水扁政府倒台的揭弊经验,给予党中央及立委这些爆料作为奥援,对于聚焦媒体讨论、议题设定的效果,或许远比肢体杯葛来得有效。

至于第一个不必,便是不必刻意讨好年轻人而拔擢年轻人。朱这次启用子弟兵凌涛出任文传会主委,希望还有「千百个凌涛」,似乎朱也认为此举能号召更多年轻人;问题是,当朱不断强调此事,反而让人觉得凌涛的「工具」性质愈明显,亦即朱只将此当作一个策略在使,要不就是想建构年轻人来国民党「更容易当大官」可和民进党PK的印象。

殊不知,年轻人是否认同你的关键,在于朱团队是否能听得懂他们的话,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基于此,与其形塑「青年样板」,还不如将青年关心的议程纳入问政的优先顺序。

第二个不必,则是不必再设置聊备一格、妆点酬庸意味满满的「副主席」。毕竟国民党早就不是家大业大,以往执政规格的规范,现今不合时宜早就应该扬弃。民进党作为执政党也没有副主席的建置,国民党在野已久,竟「百官设置」的仪节僚气仍存,令人瞠目结舌。朱若有guts就应将这不合时宜、封建八股的条文给修掉,或像江启臣一样摆明不设副主席,才更能让社会认同。(作者为中国文化大学广告学系专任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