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破解城市病 北京瘦身增质
旺报社评
致力于「瘦身」的北京,将成为大陆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随着大陆国家发改委7月12日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破解「大城市病」具体政策,大陆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更新特点 善用高科技
大陆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面貌不断更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从摩天大楼数量到城市天际线风景,与先进国家并无二致,甚至更加靓丽。然而,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物价过高等「病症」同样缠身,很多年轻人开始「逃离北上广」,到二三线城市寻求发展。
大陆经过40多年城镇化发展,城市积累了很多矛盾问题,亟待透过都市更新行动治理「城市病」问题。如此也就不难理解,北京近年为何强调「瘦身健体」、「减量增质」。但像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要疏解其「非首都功能」,想必面临巨大的内部阻力和外部压力。
不过,在北京多年的努力下,已初具成效。据统计,近10年北京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约3000家,拆除违法建筑超过3亿平方公尺,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10平方公里,东城区、朝阳区、海淀区等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终于实现减量发展,显示北京的决心与能力。
减量发展并不是不发展,而是强调高质量发展。譬如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引人瞩目的首钢园区,就是从工业遗址变身奥运园区和科幻产业园区,成为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又如北京西直门外存在超过30年的动物园批发市场(动批),曾是北方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如今已成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和探索金融科技创新机制的园区,截至目前累计引进重点金融科技企业、专业服务机构等152家。
一系列数据皆能说明北京的变化:科技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110家增至2021年的270家,科技、商务等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升至2021年的62%。与此同时,北京公共服务布局更加优质均衡,一刻钟(15分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提高到98%,公园绿地500公尺服务半径覆盖率从2015年的67.2%提高到2020年的86.8%;2021年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43.1%,空气品质首次全面达标,市民享受到更多「北京蓝」。
提升品质 破除唯GDP论
不仅只北京致力于破解「城市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大陆共有411个城市实施了2.3万个城市更新项目,总投资超过5.3兆元人民币。善用高科技是这一轮大陆城市更新的特点,例如福州市苍霞新城从去年开始的都市更新,就充分利用了大数据、人工智慧、云端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加快推进社区治理数位化、智慧化进程。
在全球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大陆在发展路径上破除唯GDP论,不再一味贪求快、求大,而是更加注重普通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包括实现共同富裕等,这需要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
尽管面临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大陆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上仍然力图「旧瓶装新酒」。外贸出口方面,强调产业链的调整升级,李克强总理近日在福建考察,鼓励台企靠创新、靠品质赢得更大市场;投资方面,大陆近期开工的基建项目,重点布局算力网路、5G通讯、人工智慧等「新基建」领域,水利、电力、交通等传统项目也在向智慧、绿色的方向转型;消费领域则强调「消费升级」,政府发放的补贴优惠券也多倾向绿色家电、新能源汽车等。
北京积极推动减量发展,不仅仅是要转变超大特大城市的发展方式,更是要使大陆整体经济加快从速度规模型向品质效益型转变,为未来发展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