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芳瑜开书店 重拾写作乐

永乐座书店4周年店庆,二鱼文化和永乐座合办「就这样爱书沙龙」,店主石芳瑜畅谈新作《就这样开了一家书店》。(实习摄影林育瑄摄)

4年前,有2个女儿的家庭主妇石芳瑜在师大创立二手书店永乐座,从独自收书、运书到成立3家分店,最后落脚台大商圈,这些心路历程全收录在《就这样开了一家书店》的新书中。

「开书店就像天启,对当时年过40、有点中年焦虑、创作瓶颈的我来说,提供另一个出口。」石芳瑜曾任职媒体公关,31岁那年辞职回家带小孩,自承个性很冲、静不下来的她一开始很不习惯,甚至有点自卑忧郁,后来接翻译工作、阅读写作,空虚的心灵才得到纾解。

永乐座传递文化精神

「我的写作生涯很晚才开始,年轻时也是一枚文艺少女,中断了好长一段时间,35岁起步算很晚了。」石芳瑜说,当时觉得自己能写,但似乎可有可无,「我觉得文坛并不缺我一人,写作之路辛苦又漫长,当时有点卡住了。」

后来,她顶下泰顺街一家咖啡店的地下室开二手书店,从收书到开店短短不到半个月,朋友们为之惊叹。

为什么叫永乐座?石芳瑜说,这是1920年代创立于大稻埕一家剧院的名字,当时期许剧院传递文化的精神可以在书店重现,没想到后来也在大稻埕开设了保安分店。

过程起伏精神收获大

今年永乐座成立4周年,期间书店历经3次转折。原本在师大地下室的书店,因漏水、湿气霉味重,加上师大商圈抗争,石芳瑜不得不另找地点,因缘际会下租下大稻埕「顺天外科医院」2楼,拓展为第3间分家。不堪奔忙于不同分店,只能结束两间分店业务,专注经营台大的店面。

「即使到现在,我都不认为已经营运成功,但精神收获却很大。」她从收书学起,过程中偶遇很多人的书架,也意外参与许多人的人生起伏。

重回校园读创作学位

石芳瑜说,自己第3次收书就遇到过去职场认识的贵人,增添她走下去的信心。也遇过把自己当成回收废纸的卖家,把一堆泡水发霉、无法阅读的旧书丢在楼梯间让她去收,「我也遇过某些设计师或作家的书架,他们阅读的广博精深,惊叹之余,也了解到他们在背后下了多少功夫。」

「开书店足以发挥我的热情和能力,是我想要一生经营的事业,而写作则是我的梦想,两者并行的生活,对我来说,少了孤注一掷的焦虑,让我又拾回写作的乐趣。」静不下来的石芳瑜又前往东华大学攻读华文创作学位,「我不是在书店,就是在修炼写作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