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易经来自古圣经:八卦──古中国的上帝知识(杨雨亭)

《易经来自古圣经 第二集:古中国的上帝知识》,作者:丁达刚,插画:蔡欣蓓,出版日期:2023年10月,经销:三民书局、露天电商。(杨雨亭提供)

继2021年2月丁达刚出版《易经来自古圣经》首集,今年(2023)10月,又出版第二集《易经来自古圣经:八卦──古中国的上帝知识》,接续《易经来自古圣经》系列首集的观点阐述。在首集的介绍中,笔者做为导读人如此说:「本书作者解读(易经与圣经的关系)正不正确呢?是否是由于其基督徒信仰,先有一个图像,再来把《易经》的卦辞与爻辞做『嵌入式』的解释,而不免有『先射箭,再画靶』的情形呢?回答这个问题,并非表面上地那么单纯。一方面这有待作者之后陆续出齐六十四卦对《圣经》的解读,才能做出全面的观照、核对、思索与辩驳;另一方面,读者不妨到本书作者丁达刚举办的『易经来自古圣经』的网路与教会说明班上聆听与交流。」

丁达刚在出版《易经来自古圣经》首集以后,得到了来自许多方面的邀请与交流,以下他简述其中过程:

「近3年来,收到许多读者的回应,包括在实体或线上的演讲中,听众的回应。几乎都有类似的心情转换过程:看到书名,立即的心里反应是『穿凿附会!』『怎么可能?』,读了两章,便会惊讶于书中所提出的确凿证据,而半信半疑。等读完了全书,便深信不疑『易经来自古圣经』的可能性。最后只剩下一个问题:『你还解出了多少卦?』

最普遍的读者提问是:『3千年前已有中西文化交流?』若答案是否定的,则周文王读过古圣经的可能性极低。然而,近来考古学的诸多新发现,早已肯定中西文化交流在4千年前即已存在的事实,并可于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找到一脉相承的证据。

大部分看完全书的读者,都有『大为震惊』的感动。有一位受人敬重的科技界大老,在电话中表达内心的震撼:『就好像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有一位精通易经的老先生,读完以后,泪流满面,沉思良久。许多基督徒表示他们长期以来误解了中国文化的精义,尤其是易经这本书,也有不少的易经研究者开始对圣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再当之为外来的文化。」以上经验,弥足珍贵。

至于第二集的形式与内容是否能吸引原来「首集」的阅听者继续跟进,以及开拓更多的人产生兴趣,将是对丁达刚更大的考验。未来也将如登高山绝壁,第三集、第四集…,越来越难,而且渐次可以看出丁达刚的思想是否能够形成完整的诠释体系?

第二集说明周文王以「八卦」描述「摩西五经」中的发展情节。其中,「乾坤」揭示上帝的「创造」与「毁灭」,「坎离」叙述上帝带领以色列人进入埃及「受辖制」与离开埃及「得自由」的过程,「震艮」见证了「盟约」与「律法」的设立,「巽兑」以献祭谕示上帝的「拣选」与「恩典」,完整描绘出古圣经所表达的关键信息。

以下,简说丁达刚的解析:

乾卦象天,创世起初,主角为「龙」,乃是被蛇引诱而犯罪的逆天之人──亚当。乾卦第一爻:「初九:潜龙,勿用。」此时亚当尚未被造,初始的大地,静候人类的诞生。第二爻:「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亚当被创造,出现在园中,大人为上帝,教导着亚当得自神的性质、能力与使命。第三爻:「九三: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君子亚当不分昼夜地辛勤地管理着伊甸园。第四爻:「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描绘夏娃欲逾越上帝所立的禁令「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不可吃」,而如临深渊。第五爻:「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亚当受夏娃劝诱食用善恶树的果子,眼睛明亮,看见世上许多过去不明白之事,于是自以为可与天同,却又遇见上帝,教导亚当、夏娃犯罪以后离开伊甸园的生存之道以及人类再度获得拯救的使命。第六爻:「上九:亢龙,有悔。」亚当与夏娃离开园子后,生养众多,许多人犯罪累累,上帝后悔造人。第七爻:「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此时人类分别形成族裔,但是尚未出现领袖人物,仍以上帝为首,是为吉事,因为一旦出现人群的领袖,就将彼此征战杀戮。

坤卦象地,记载上帝以洪水毁灭大地生灵,仅留诺亚一家以及众动物。坤卦第一爻:「初六:履霜,坚冰至。」关于这5个字的诠释,笔者稍事考查其他易经学者看法,多仅从字面解释,与气候变化有关,但与后续爻辞难接。丁达刚认为系指向上帝定意以洪水毁灭世上罪恶。是否如此,笔者亦难判断,但此说与后续爻辞可以衔接。第二爻:「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直、方、大描述方舟的建造规格,「不习,无不利」是所选各类动物一公一母,不重复,善加保存。此「不习,无不利」解读,读者或有疑问,但有易经学者说「不学习,也不会不利」,就莫知所云。丁达刚所说,可与前后爻辞呼应。第三爻:「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含章,可贞」说明诺亚与方舟之事彰显神的恩典,「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是按神意而行,无有已意,终于成功。

《易经来自古圣经 第二集:古中国的上帝知识》,作者:丁达刚,插画:蔡欣蓓,出版日期:2023年10月,经销:三民书局、露天电商。(杨雨亭提供)

由于篇幅,笔者暂时介绍丁达刚以易经乾坤两卦对照圣经创世纪的解说至此。《易经》历经3千余年,文字简约,恐难以今义充分解释,各代学者解读也多不易为一般人了解。笔者非易学专家,不敢随意置喙,然初步思考,易经应与中国上古时期之描述天象、祭祀与人事有关。丁达刚兄受圣灵感动启发,以圣经异象诠释易经,其论述与中国文化中心思想「天人合一」一致。宋张载曰:「儒者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中国大陆学者黄子宁研究张载,说:「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可溯至颛顼之前,那时候的『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天神』,人们可以借由巫的力量与天神沟通往来,『天人合一』的表现为『神人以和』。后来随着地上王权的加强,颛顼和尧两次实行『绝地天通』:『乃命重黎,绝地天通。』(《尚书‧周书‧吕刑》)断绝了地上生民与天神的通道,只有君王才有资格和天神相沟通,自此以后,与天相通的权力成了地上王权的象征。」又说:「夏代有所谓『有夏服天命』、『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的思想。」这部分的论述,亦与丁达刚的研究相合,且将「易经来自古圣经」的推论上升至5千年前中国古文明的发韧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