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有城必有池──认识中国古建筑(三)
衙署,即衙门,官署所在地。各地县城等必设一衙,是管理百姓的机构。衙署基本上都选在好位置,总体布局「前朝后寝」,大堂在大院子前端,住家在后院,互不干扰。以往对于衙署这类建筑的保存并不妥善,绝大部分都已遭到拆除。河南内乡县衙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
城池,中国古代对城市的叫法,因为「有城必有池」。池者,指护城河、城内大水池也。中国古代的都市建设成就相当辉煌,筑城时便将挖掘城河、水池时的土石拿来盖城墙。过去战争频繁,统治者之间、统治者与老百姓之间,都有可能发生战乱。为了保卫财产,兴筑各种城池做为防护,自始至终未曾停止。
筑城需耗费大量金钱,但其建设之数量,城池内容之变化,雄伟坚固之程度,放眼全世界都非常独特、值得称道。其中,城池之选地、利用地形、规模大小;城墙与城门、敌楼与马面之安排(马面是宋代名词,也称为硬楼、软楼,是一种为了防御敌人攻城、保卫城池的设施。也就是在墙体的外楼建一个大约五公尺×八公尺的方垛,从外表看与城墙相同);城内的道路设计、大街小巷、河流与水池、桥梁与码头;公共建筑、居民街坊、民居住宅的安排等,设计手法之高明、变化之丰富、防卫思想之鲜明、防卫之坚固,其他文化不可比拟,也无法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