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永续观光 清大生带团导览尖石马胎部落、峨眉茶山文化

马胎小组同学期末举办小旅行,邀请12位清大同学一同探索马胎生态、体验泰雅文化。(清大提供/王惠慧新竹传真)

峨眉茶山小组同学带领外籍生体验茶席。(清大提供/王惠慧新竹传真)

清华大学开设「在地探索与田野实作:乡村场域」通识课,由厚德书院老师钱克玮带领修课同学分组到新竹尖石乡马胎部落及峨眉乡茶山,钱克玮说,新竹不只有科技业,盼透过课程让同学亲自体验,协助地方永续发展。

清大厚德书院老师钱克玮带领的通识课,修课同学分组到新竹尖石乡马胎部落及峨眉乡茶山,由通识课同学期末担任小导览员,带领清大同学深入新竹在地,认识尖石马胎部落及峨眉茶山文化。

钱克玮说,新竹不只有科技业,也有许多应该受到重视与珍惜的自然环境与传统文化。透过这门课让同学亲自体验,并发挥创意,帮助地方永续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尖石马胎小组的同学经长时间田野调查,于上学期完成「马胎古道」地图,希望为推广部落观光尽一份心力。修课同学为延续成果,期末也举办一场小旅行,邀请12位同学一起探索马胎生态,体验泰雅文化。

在泰雅族耆老的带领下,同学们在进入马胎古道之前,先用小米酒致敬神灵,表达对山的敬畏之心。马胎古道生态丰富,沿途耆老也向大家解说路边植物神秘功用,有的能够止渴、有的能够止血,让同学啧啧称奇。

参与其中的同学说,旅程中最喜欢的部分是体验友善农业。期末压力大,能在大自然中动手种菜、拔草,甚至偶遇从堆肥中窜出的土拨鼠,是很疗愈的体验。特别的是,旅行时正逢萤火虫祭尾声,夜游马胎古道,看见满天萤光,令同学十分感动,也体认到环境永续的重要。

而另一边峨眉茶山小组的同学,期末举办茶文化体验活动,挑战用全英文导览,带领清大IMBA国际学生认识茶文化。在修课同学的带领下,来自法国、德国、印度、泰国等地的国际学生戴上农夫帽,初次走进茶园,体验一心二叶的采茶技巧,以及认识制茶的过程。

其中,最让外籍生感兴趣的是茶席体验,修课同学前期做了很多功课,以英文介绍茶席仪式,带领外籍生品味台湾特有的文山包种茶、日月潭红茶、台东红乌龙,以及新竹峨眉在地的东方美人茶。

清大指出,永续不只是理念,在地实践更重要,这堂通识课由同学期末担任小导览员,让其他同学更深入新竹,协助地方推广值得保存的生态与文化,实践永续观光(sustainable tourism),也欢迎对在地创生有兴趣的同学,下学期选修社会创新与适切科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