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夹心层世代 侯康配逆转关键(陈冠安)

国民党总统参选人侯友宜(左)与副总统参选人赵少康(右)24日前往中选会登记为候选人并挥手致意。(资料照,姚志平摄)

过去10年以来,无论是台湾还是世界,都受到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浪潮的影响,形塑出以年龄为分界的政治光谱。不满现状的千禧年世代和掌握财富与权力的战后婴儿潮银发世代,对立关系尤为明显。

台湾则是从2014年太阳花学运后,开始青年参政浪潮,无论是投入选举,还是投票率从5成飙升至7成,彻底撕掉年轻人不关心政治的标签,都显示青年世代对台湾政治的影响是与日俱增。因此2014、2016、2018、2020、2022这5次选举,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选举,是国民党或民进党,都尝到输掉年轻人就输掉选举的滋味。

不过2024总统大选随着蓝绿白三脚督成形,结构其实就与过去有些不同。因为过去投票行为摇摆、不认党的年轻选民,这次有高度的黏着对象和政党,也就是柯文哲与民众党。以TVBS的民调来看,柯在20至29岁与30至39岁族群分别获得56%和41%的支持率。以前者来说,「赖萧配」和「侯康配」相加只获得36%,就知道柯拥有多高的青年支持度。

而当过去低政党倾向的年轻世代也变成政党选民、变成铁票时,那这同时,也会使得青年选民对选举结果的影响不再举足轻重。所以说,在柯文哲囊括大多数年轻选票,且青年投票意愿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对蓝绿两大党来说,如何催出自身优势族群、铁票仓,就是胜选关键所在。

从过去的民调来看,年纪越大,越可能是政党选民。且由于发展历史,60岁以上的政党选民主要认同国民党和民进党两党。TVBS民调就显示,侯康在此族群获得40%、赖萧37%。至于60岁以下族群,国民党则通常在40至59岁壮年族群较有优势,而民进党则是20至39岁的青年族群。所以当蓝绿两党于60岁以上选民旗鼓相当时,两党胜败就取于壮年与青年族群。

不过正如同前述,这次选举不是蓝绿对决,在柯文哲占据绝大多数青年选票,侵蚀民进党优势族群时,对国民党来说,如何获得壮年族群、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世代」之支持,其实才是侯康配是否能逆转胜的关键。

就本周公布的盖洛普、《联合报》、《中时》、镜新闻、TVBS、ETtoday等民调来看,侯康配目前只落后赖萧配0.07%至3%,也就是几乎在误差范围的平手状态。而对比TVBS在10月底和11月底发布的民调数据,可以很明显看出,之所以出现侯升柯降,就是因为30至59岁族群支持意向大幅变动,20至29岁和60岁以上反倒没什么变化。简单来说,银发世代和青年世代已成政党选民,而壮年选民反而变成游离选民。

分层来看,30世代和50世代都出现柯降1成、侯升1成左右的趋势,40代则是柯降1成、赖升7%的情况。就目前来说,侯康配在40至49岁只有25%的支持率,不只低于柯盈配的27%,更落后赖萧配的38%。因此对侯康配来说,在50世代获得45%的支持,重回该年龄层第1的同时,是否能完成逆转的关键,其实就在于如何争取40世代。

(作者为中华青年公共参与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