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重建台湾青年的两岸心(王尚智)
前总统马英九赴大陆,引发台湾年轻人社群与论坛热议。(图/本报系资料照)
马习二会匆匆已过1个月,和平情怀「残香渐散」,傅崐萁在花莲地震后临时接棒率团赴北京,获得王沪宁等级几乎最高规格的接待后返台。两岸对话交流即使诉求和平,仍难逃抹红与搏斗,犹然不断要面对岛内舆论及蓝绿阵营的「冰火包夹」。
倒是台湾年轻人社群与论坛,大量热议的是:马习会上「习大大的表情眼神和新闻里很不一样,是见老友无误」,傅崐萁参观北京小米电动车厂「SU7机器人生产线好酷呀真羡慕,应该换我去才对」!不得不说,两岸重大政治事件的「台青解读」,有时也确实令人莞尔且深思:台湾年轻族群究竟「如何看待两岸」?已经被教育课纲「去中国化」20载、近40岁以下的台青世代,是否还存有某种「两岸心」?
台湾哪些领域、阶层、群体的年轻人对「当今大陆、两岸未来」怀有何等的好奇与畏惧、向往或排斥?长久以来,完全没有任何深入细腻的「去政治化、文化拆解」的社会调查与学术研究。台青网红钟明轩前阵子自己决定排除「绿营政治洗脑」,一趟北京上海自由行的每一段场景与对话,都引发巨大的炎上争议。钟明轩无畏坚持反问:「凭什么我不能对大陆有自己的看法」?这确实是当今台青「两岸心」的最新诠释。
台湾岛内数十年对「两岸」的政治描绘,一直深具扭曲性与染污性。国民党从威权时代对台湾本土落脚生根堪称苍白无心,终究使得蓝营的「两岸论述」远离台湾基层共鸣。而民进党从政治对抗起家追逐政权,最终整个政党劣化成派系权力争夺,也使得「两岸愿景」彻底空洞虚伪。蓝绿都只是一心想要「选票提款」,两岸诉求都是玩假球,这是台湾青年之所以被迫「切断文化根、失落两岸心」的核心因素与时代背景。
近几年在「看清民进党谎言、小红书抖音当道、柯文哲风格崛起」的影响下,台湾青年大举从绿营政治控制的羽翼下脱落,政治意识与价值重建,连同「两岸视角」有了全新的开放性与多元性。这次2024总统大选最深远的政治意义即在:「6成民众反对民进党执政、5成年轻人投给柯文哲、超过7成的年轻世代讨厌蓝绿」。北京也据此观察确认到,这一个「原本放弃,但如今值得掌握」的重建台湾青年两岸心的特殊时机来临。
「青年交流」是这次马英九与习近平北京相会共同交集的头要关键字。但不得不说,马习两人确实都是「爷爷们的心愿」了!长辈们心系和平未来,也深知两岸青年是凝系中华民族与文化未来的唯一嘱托。但环顾两岸除了几十年老掉牙的「搞参访、办交流」之外,符合台湾年轻世代的两岸全新交流模式,应该也必须再进化,比如:
一、两岸科技文化与生活应用融合,才是台湾青年的「兴趣首选」。两岸信息交流频繁,多数台青对政治争议毫无关心,反而对包括「新质生产力」范围内的新能源、电动车,到手机3C产品、淘宝拼多多,小红书抖音等等科技网路话题高度讨论。若能继续降低「政治统战」宣传意图,一般台湾青年会有更多意愿参与、发表、融入两岸多元的话题与机会。
二、应扩大导引台青交流渠道,分流至「北上广深、福建闽台、粤港澳大湾区」两岸四地不同地域属性。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是传统参访交流的主要城市,然而「福建闽台」则应可专注发展台湾「基层、本土」青年族群,有人抗拒「大国强势压力」,却可在福建的宗亲血脉、信仰民俗、饮食生活、地理气候,尤其「初探大陆观光」成为最柔和、无门槛的选择。而台湾青年菁英中更倾向追逐挑战「国际、科创、资本」未来舞台的群体,「香港」为主的大湾区则明显更适合菁英台青的工作生活目标。
三、更多元化的两岸四地「青年论坛」值得广泛开展,扩大至「科创青创、艺术文化、动漫游戏、青农有机、永续减碳、民俗探源、原住民」等专业领域与群体。主要必须改变,长期以来两岸所有论坛无一不是「老人主导、资深发言、吃饭喝酒、官式提报」,与台湾青年社会脱节、不相干的现况,聚焦由两岸年轻世代规划主导交流的目标,深化青年彼此的合作可能。
四、开发「台湾青年赴陆自由行」的文旅服务窗口,鼓励对大陆社会与中华文化的自由探索,特别是「改监视为保护」。尤其推动对青年申请台胞证,鼓励「闽台历史、祖籍溯源、世界遗产」等特定套装旅程、交通补助、紧急求助的台湾青旅友善创新模式,据此累积台湾青年族群「去政治化」的新时代两岸价值认知。
五、透过娱乐影视、自媒体等信息文化内容平台,描绘更多两岸和平、青年交流的融合愿景。比如影视实境节目、戏剧作品更多两岸四地青年「合作创业、相爱相恋、就业定居」的真实记录,而不是只有「老兵探亲、家乡扫墓」的古老亲情回忆描述。如实降低两岸洗脑的目的性、剥除政治业障,呈现两岸同胞真实生活态度场景,展现台湾岛屿海洋的国土边陲之美,并且「容得下台湾历史积累的就是不一样」!
这些都是台湾当代青年可以被重建的「两岸心」,不是一蹴即至的「拥抱中国」,也完全与港澳青年的路径不同;而是基于「台湾本土意识、亚洲国际视角、民主自由素养、简化历史堆叠」,形成全新眺望、探索、接触,乃至参与当今中国大陆发展的两岸全新认知结构。
两岸之间,不能仅有国民党主导的政党交流,亦不能只因循着数十年不变?台商经贸渠道,两岸政治较劲的记者会批评喊话始终令人不耐,老人们「率领着一帮青年交流」最终也都是听着老人们关怀唠叨。两岸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务实建构、政策滋养、信任放手」,充分给予平台、给予资源,好好聆听台湾年轻族群究竟想如何重建,一颗属于他们今后以和平交流为初衷愿景的「两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