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給瑞幸後坐不住了 星巴克也開始搞「AI新創」?
星巴克中国宣布转型,不仅卖咖啡还搞AI新创。示意图,非新闻事件图。路透社
星巴克中国宣布转型,不仅卖咖啡还搞AI新创。积极追求创新的星巴克,将如何在咖啡与AI结合中塑造全新市场风貌,重新定义消费者体验?
近来,星巴克在大陆成立科创公司,专研AI开发的消息引起不少人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11月8日,星巴克(中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于深圳正式成立。这家由星巴克咖啡(开曼)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的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2.22亿元人民币(约台币9.8亿元),业务范围涵盖软体开发与销售、人工智慧应用软体开发、人工智慧理论与演算法软体开发、物联网设备制造、大数据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等领域。
做为世界知名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正加强在大陆的技术和数位化发展步伐。
星巴克在北京的门店。取自中国星巴克官网
入局AI,星巴克比你想像得还早
对于长期关注星巴克的人来说,此次科技公司成立并不意外。今年(2023)8月,星巴克宣布在深圳成立星巴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用于提升星巴克自身技术能力及数据基础建设,驱动门市和多管道的数位化进程,预计未来3年首笔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约台币66亿元)。
2019年,星巴克曾推出自研AI系统「深焙」(Deep Brew),目前不仅鼓励消费者投入使用,也一步步贯穿后端的营运。
早在2017年,于美国纽约曼哈顿举办的投资人大会上,星巴克就展示介绍了它的计划:
利用人工智慧和云服务来拉动销售增长。时任首席战略官的瑞安(Matt Ryan)表示:「我们会为消费者建立数位化建议的整套系统,这个先进的推荐系统将会把我们和其他竞品区分开来,并在未来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也正是在这一年,曾任职IBM、微软的詹森(Kevin Johnson)接手星巴克。这个「科技控」新执行长,一上任就展开「数位飞轮」计划,从点餐、支付、个人化与会员制等面向着手,全面提升星巴克数位化布局。
本月,星巴克(中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是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一步。而将公司选址在大陆,并让星巴克中国的CTO罗金鹏担任法人,也被看作是持续拓展大陆市场的重要战略。
咖啡公司变科技公司?
虽然「预谋已久」,但星巴克此番成立科创公司,可能会给一些人带来疑问,难道这意味着星巴克就此彻底转型,不卖咖啡改卖软体了吗?
其实,星巴克的AI布局,不仅依然为了卖咖啡,还是为了卖出更多、更优质的咖啡。
以「深焙」系统为例,这个AI小家伙像个私人管家,能为消费者提供极具个性的订制服务,还能根据门店情况适时引导消费者的需求。
若是在「抖音」上刷到别具一格的「巴西莓凉饮」「熊熊软糖饮」「Twix星冰乐」,别觉得意外,这些多样化客制化「隐藏」订单,都可以通过「深焙」实现定制。
根据星巴克官方披露的讯息,它也会依据天气温度、顾客的咖啡消费偏好、配合门市忙碌状况推荐不同饮品,如引导消费者在夏季尝试星冰乐,或选择更高阶的单品咖啡豆。若顾客过去只点热咖啡,深焙会推荐冷饮,让顾客熟悉更多产品。
如果周一早上咖啡店忙不过来,系统还推荐顾客外带美式咖啡,降低店家准备的时间。
另外,追踪交通状况与顾客距离,为店员提供制作参考、收集顾客点单偏好,优化饮品种类与菜单、计算不同区域的消费、车流与竞争对手,确定门店选址,都是「深焙」的份内职责。
星巴克的智慧点单小程式。取自中国星巴克官网
近四成的订单来自数位化
在单一门店内,它能够优化门店劳动力分配、管理门店库存,在整体经营战略上,它会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域的经营情况,让主管把精力先放在有潜力地区的营运上。
有了「深焙」后,星巴克将近四成的订单来自数位化,会员营收贡献超过50%。
实际上,通过AI和数位化赋能,星巴克正一步步改革传统门店,增加小型店、外带与提货业务,着力打造以线上平台与会员服务为主导的「第四空间」,并以此做为未来发展转型的主要方向。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未来,星巴克的AI系统和自研软体,可能不仅将用于个性化促销、跨管道产品开发、门店规划、动态数位菜单、优化机器维护,还将进一步在行动应用、库存管理、排程优化、数据建模以及供应链管理上发挥更大作用。
星巴克曾在2022年9月公布「中国2025战略远景」,希望在2025年实现在中国大陆开出9000家店的目标。
最近发布的2023财年第4季及全年财报则显示,星巴克在大陆市场年收入30亿美元,门店数超过6800家,下半年收入比上半年增长了20%。
可以看到,即使受到经济复苏压力和诸多新锐咖啡品牌的冲击,星巴克仍保持着自身强劲发展势头。
这不禁令人联想到星巴克创始人霍华.舒兹(Howard Schultz)的名言:「我们都需要学习,我试着比以前更好奇。」
学习、创新、与时俱进,正是星巴克做为全球最大咖啡连锁品牌的秘密。
(本文出自2023.11.27《远见》网站,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