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排放異戊二烯造成臭氧汙染? 專家:應有更完整評估

环境部近日公告台湾肖楠等15种树种,会释放异戊二烯,容易衍生臭氧,影响空品,建议不要种植。图为奋起湖的肖楠母树林。图/嘉义林区管理处提供

环境部近日发函给相关政府单位和各县市政府,指部分树种被证实会释放异戊二烯(Isoprene),因容易衍生臭氧致影响空气品质建议避免选择种植,挨批造成无谓恐慌,环境部今天也宣布将撤销该公告。台湾科技媒体中心今天邀请专家根据自身研究发表观点,作为公众在看待和讨论种树、臭氧与空气污染的议题时,可参考的科学资讯。

中央研究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志忠指出,在建议优先与避免种植树种清单上,除了考量不同树种排放异戊二烯的量对空污的负面影响外,同时应考量树种栽植于台湾本土气候与地理环境中的多种正面效益,例如,景观、原生种、健康效益、碳汇、经济与环境效益等,还有反面效应如病虫害、异味、不同树种的根系影响环境、落叶,以及其它如抗风与稳固性、水土保持、维护成本等综合因素。

张志忠表示,要减少臭氧污染也需要考虑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环境条件及不同种类的排放物质,多数都市地区降低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而乡村地区则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对减低臭氧生成的效果较好,由此种植树木不能只考量异戊二烯的排放量,也需考量植栽所在的环境特性,例如在都市地区,减少异戊二烯的排放量对臭氧的生成量的减少才会有较大的效益。

国立成功大学环境工程学系教授吴义林表示,都会区近地面几公里的臭氧是由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在太阳短波辐射照射下经由化学反应形成,然而植物对环境有很多正面效应,例如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与固碳作用、树木改变地表辐射率、植物对土壤含水率的调节等,甚至部分植物为经济作物。未来应有更完整的分析方法,才能评估种植何种植物产生的正面效应与负面影响,以建立更佳的评估模式。

国立东华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教授孙义方说,植物排放异戊二烯除了受到外在因素,例如温度、光照、环境压力的影响外,还受到许多内在因素,例如年龄、叶片大小、结构、生理反应等的影响,而种植的位置如行道树或大面积的森林公园亦有不同影响,因此植物是否真的会造成臭氧的增加还需要更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