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青年教师怎样成长得更快?名师分享成长故事

7月2—3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中青年教师发展峰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本次峰会主题为“怎样才能成长为名师”,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与青岛市教师个性化培训服务平台师教园主办,博恩教育、起立科技承办。

中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由于缺少时间经历的淬炼,总会有一代人必经的职业困惑。为助力广大中青年教师寻找到科学有效的发展路径,成长为名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邀请由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著名教育工作者,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

△活动现场(活动主办方供图)

上海市建平中学原校长、上海金瑞学校校长程红兵,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首任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北京四中原校长、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校长刘长铭,山东省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方明,山东省青岛市第九中学校长孙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中学原校长李镇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侯莉敏,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胡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孙百才等受邀出席本次活动。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老师?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老师为何存在?怎样培养出面临未来挑战的学习者?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侯莉敏称,这是新时代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问题。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侯莉敏(活动主办方供图)

侯莉敏谈到,老师教学成功与否,不再取决于能否让学生重述知识,而取决于学生是否能从已知的进行推理,并在全新的环境中运用知识。具有创新或创造能力的人需要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各领域知识的学习仍然非常重要。

侯莉敏认为,老师在这个时代里要突破传统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去理解教师的意义。教师的作用更多是在于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人际交往氛围。指向未来、适宜学生学习的环境蕴含的特征包括:学生的学习体验应该是真实的,满足学生的多种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自我引导功能;鼓励合作,促进人际交往;支持多种形式活动开展;自然可持续且动态优化;具有一定挑战。

教师应该更关注学生是否学会学习,而不仅是了解各学科的知识。侯莉敏表示,教师要读懂学生的状态,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时机,把它重新组合成新的教学资源来引导学生。对于老师来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学校最重要的内容。将来学习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科的知识会被打破,而幼儿园是最早被打破的。

△山东省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方明(活动主办方供图)

山东省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方明认为,名师就要坚守育人之道,一个真正的名师不能只满足去做育人之术,应该不断地去追求育人之道。

他强调,教研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部分。成功的教师必须要有教研素养,这就不仅要求老师具备较高的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做支撑。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孙百才(活动主办方供图)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孙百才提到,我们的教育还是知识搬运的方式,是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他认为,从0到1的创新人才是缺乏的,所以才被卡脖子。教育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以前全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高阶学习最核心的东西是批判性思维,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胡华(活动主办方供图)

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胡华亮出一个特别鲜明的观点,没有身心体验就无法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真知。一个好的教育者,一定要在教育中融入个人的生命体验,才能真正地关照儿童的成长,老师要真实,真实自带能量。

教师成长面临的困境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首任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演讲中谈到了当前教师成长面临的困境。

他认为,首先是教育管理者的困境。教育管理者有刚性和弹性两大指标。刚性指标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弹性指标看不着、摸不着、抓不住。比如,师生关系、高效课堂、教学能力和学校品质等,这些很难有量化评估。如何来评价这所学校的好坏,应该在重视刚性指标的同时,重视弹性的指标和内容。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首任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活动主办方供图)

第二个困境,以中考、高考为中心的教育现实困境。初中学生必须中考,高中学生必须高考,因此面临一个困境:离开中高考的那些内容,老师在教学中讲还是不讲?不讲当然不行,讲该怎样讲?

第三个困境,大力发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困境。教育信息技术对学校,无论是组织形式、学校形态、管理、人员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传统以知识灌型为主,以记忆型为主,这是中国教育的特长。在信息化时代下,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这样的一个特点会越来越被弱化,那么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审辩性思维如何培养?

王旭明表示,要突破这些困境最重要的是要有问题意识,要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国家对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在谈到当前老师面临的困境这一话题时,北京四中原校长、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校长刘长铭称,“老师每天遇到的最大问题和最大的挑战是学生厌学”。

他分享了一组东北某老师所做的调研数据。这位老师在一个重点学校的初中做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平均厌学率66%,男孩子厌学70%,女孩子厌学62%。而且,随着初中年级的升高,厌学的比例在提高。

青年教师怎样成长得更快?

△北京四中原校长、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校长刘长铭(活动主办方供图)

刘长铭认为,老师有没有名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老师在工作中能够不断积累自己的智慧,能够用智慧去创造幸福,每天都有新的思考、新的探索、新的尝试,开启工作的新局面。

刘长铭认为,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是一个多元函数,除了时间、训练、训练的次数之外,动机、情绪、兴趣、目标、理想、态度、精神状态、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训练水平、学习条件、办学环境、身体条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是影响成绩的因素。

他举例,一个在江苏26万样本的调查,结果显示:补课时间长短,对小学生学习效果没有什么影响,对初中生可能有一点效果,但并不明显。

什么是影响成绩的特别重要的因素?刘长铭认为是“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成绩。

刘长铭称,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小学生和高年级学生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小学生更看重老师和学生情感之间的连接。老师对小学生温柔、体贴、关心,小学生觉得你很好。对于大孩子来说,他的要求不仅仅这么简单。他对于老师的学识修养、讲课方法、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中学原校长李镇西(活动主办方供图)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中学原校长李镇西也有同样的观点,“没有水乳交融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有教育。” 好的师生关系至少具备五个要素:蕴含教育、体现平等、充满互动、彼此信任、持续稳定。

李镇西认为, “好老师”有一个基本标准,首先是课要上得好,课堂要让孩子着迷。同时,会带班、会开发课程、会转化后进生也是“好老师”的标准。

在王旭明看来,“好”的老师有这样的特点:让学生说真话,不仅要说,还要自然的说,不要做作;引导培养学生守住道德底线;在教学实践中,保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所有学生见到老师有一种亲人感。

山东省青岛市第九中学校长孙睿在会上介绍了学校按照年龄段进行教师培养的青蓝培养工程、菁英教师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山东省青岛市第九中学校长孙睿(活动主办方供图)

他认为,学校要把更多时间还给老师,把老师还给学生,让老师跟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这才是师生关系良好发展的保障,老师成长的保障。

△上海市建平中学原校长、上海金瑞学校校长程红兵(活动主办方供图)

读书是老师成长最关键的要素。上海市建平中学原校长、上海金瑞学校校长程红兵在分享中谈到,要读有价值的书。经典作品不是说“我正在读”的书,而是那些经常被人说“正在重读的书。”

程红兵分享到,读书还有一点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思考,每一次阅读之后要把它模块化、归纳整理。真正专业的阅读需要做这些工作,要把它归纳和编码,由此及彼,由远及近,由他及我,思维导图是最好的工具手段。

程红兵倡导研究性阅读、专业性思考、变革性实践实践。“老师不能整天沉浸在书斋里。教学是老师天经地义的职责,同时需要把思考、行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实践,这才有意思。”

在本次活动上,来自青岛一线的校长园长:西海岸新区第一高级中学校长张仁平,莱西济南路中学校长董波,五莲育才小学校长孙昌顺,泊里中心幼儿园园长薛凤,西海岸中德应用技术学校校长崔秀光,西海岸新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校长邢云飞,西海岸香江一路幼儿园园长管静,西海岸新区第二幼儿园教育集团园长王文成,西海岸新区海王路小学校长张秀华,崂山区实验幼儿园园长张伟,西海岸新区文化路幼儿园教育集团园长高玉霞,青岛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园长杨蕾,西海岸新区第二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园长郭晓艳,西海岸新区滨海新村幼儿园教育集团园长陈清淑等,及独立制片人、导演徐立分别围绕“享受职业幸福”“丰富职业素养” “相信阅读力量”“追寻职业梦想”等四个话题,展开了圆桌讨论。

△“享受职业幸福”圆桌论坛(活动主办方供图)

△“丰富职业素养”圆桌论坛(活动主办方供图)

△“丰相信阅读力量”圆桌论坛(活动主办方供图)

△“追寻职业梦想”圆桌论坛(活动主办方供图)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是目前国内顶尖的教育改革跨界交流平台和享有盛誉的新型教育智库,宗旨是“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教育改革。”论坛的最大特点是跨界,荟聚了国内外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专家以及政治、经济、人文、社科等各界著名人士。目前,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的组织论坛、专题研讨、课题研究、出版宣传,已经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得到了决策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19年11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被评为中国教育智库社会影响力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