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更容易被催眠?

文献:Eason AD, Parris BA. The importance of 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the self in hypnotherapy and hypnosis. Complement Ther Clin Pract. 2023 Dec 2;54:101810.

DOI:

https://doi.org/10.1016/j.ctcp.2023.101810

作者:Conor Feehly|译者:绒球兔纸

N E U R E A L I T Y

十年前,在新西兰的大学第一年开头,我参加了一次舞台催眠。这是大学在迎新周期间,为新生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之一。

在校园礼堂的舞台上,催眠师要求他的那群观众——约200名学生闭上眼睛,倾听他的声音。然后,他引导我们将双手紧紧牵在一起,想象有一根无形的线缠绕着我们的双手——上上下下,重重缠绕——直到它们无法被解开。几分钟后,他让我们试着抽开手。他说,那些做不到的人应该上台来。

我立即把双手抽了出来,但令我惊讶的是,一位坐在身边的好友和其他约20名观众,一齐走到了舞台上。一上台,催眠师就试图带领他们更深地进入催眠的恍惚状态,引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那平静、权威的声音上。然后,他让其中几个人开始角色扮演,演出一些情景供我们消遣:一位超市收银员在结算商品,一位救生员在搜寻需要拯救的生命。

过了一会儿,我看到催眠师在我朋友耳边低语。我的朋友羞怯地回到我身边的座位上。我问道:“他对你说了啥?”他回答:“我看得出来你在演戏,伙计,下台吧。”

自德国内科医生弗朗茨·梅斯梅尔(Franz Mesmer)描述了现代医学催眠的实践以来,200余年里,公众对催眠的看法一直在怀疑和盲信之间摇摆不定。如今,催眠疗法被用于治疗抑郁症、疼痛、物质使用障碍*和特定的心理创伤,这些使用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研究证据的支持。但许多人仍然认为,催眠更像是魔术师的廉价把戏,而不是合法的临床医学。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之后产生的成瘾性精神障碍的统称,主要包含了物质有害使用模式和物质依赖。

也许这是因为,我们中很少有人容易被催眠:似乎只有大约10%的人对催眠有良好的反应。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倾向于使用两种量表之一,来测量个体的被催眠敏感性:斯坦福催眠敏感性量表(Stanford Hypnotic Susceptibility Scale),通常用于个人;哈佛团体量表(Harvard Group Scale),主要用于团体,以确定潜在的研究对象。

在每种情况下,一位研究人员都会用脚本诱导催眠(目的是说服被试放松、集中注意力并听从指令),然后根据一系列心理暗示或指令对被试进行测试,并对其反应的深度(无论是生理、感官、行为还是情绪)进行评级。例如,其中一个心理暗示是告诉被试,他们没有嗅觉,然后在他们鼻子下挥舞一小瓶薄荷油。如果被试没有生理反应或辨别不出气味,就会得到1分。另一个量表则需要检验一个人在接受指示时是否会产生幻听。这两个量表的分值从0分到12分不等,12分表示被催眠的可能性很高。

在可催眠性量表上得分高的人被称为“催眠大师”(hypnotic virtuosos)。有一位名叫T.S.H.的芬兰女性催眠大师,她是一名无精神病史或神经病史的上班族,是许多催眠研究的被试。在斯坦福催眠敏感性量表测量中,她一直能拿到最高的12分。

T.S.H.报告,通过暗示,她经历了生动的幻听和幻视,诸如在耳边没有任何声音时,当接到指示,她就会听到声音。在催眠状态下,她还会进入所谓的“恍惚凝视”(trance stare)状态,这种状态的特点是眨眼次数减少,眼睛失去固定焦点。在催眠研究的报告中,对照组被试无法自主模仿这种可测量的生理变化。

根据双胞胎研究,个人的被催眠能力可能与遗传有关。然而,我们却缺乏更多关于易被催眠者与其他人之间区别的具体见解。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表明,“全神贯注”于某项任务(例如阅读或戏剧表演)的能力,可能使人更易被催眠。还有人发现,被催眠能力与一个人的解离倾向之间存在关联。解离是一种与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记忆脱节的心理过程,可以作为一种心理创伤防御机制。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已故心理学、犯罪学教授西奥多·萨尔宾(Theodore Sarbin),花了50年时间研究催眠。他认为,一个人的角色扮演技巧是高度可催眠者的真正标志。他并不是首个提出这种观点的人。人格理论学者R.W.怀特(R.W. White)在1941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催眠最核心的目标是“表现得像一个被催眠的人”。这两位学者并不是说被催眠者是装出来的,而是说,催眠师和被催眠者都遵循一个熟悉的脚本,上演了一出微缩剧——催眠是一种习得性社会行为,只有在自主参与催眠过程的情况下,被催眠者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范围才能得到扩展。

英国伯恩茅斯大学的心理学家们是一篇新论文的作者,他们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即成功的催眠最终是关于来访者而不是心理治疗师的:自我控制,而不是精神控制。心理学家亚当·埃森(Adam Eason)和本杰明·帕里斯(Benjamin Parris)引用证据表明,在减轻疼痛、压力和焦虑以及克服妄想方面,自我催眠与心理治疗师指导下的催眠在临床上等效。

他们说,自我催眠通常需要与心理治疗师进行一些初步的面对面训练,在此期间,来访者要练习对催眠的心理暗示做出反应,并学习应该期望什么。之后,她会使用录制好的音频提示,自己按照指示操作。

最近我决定尝试一下自我催眠。我下载了一款名为Reveri的免费应用,它是斯坦福大学的临床研究精神病学家大卫·斯皮格尔(David Spiegel)和他的同事们设计的。在斯皮格尔本人声音的帮助下,这款应用引导用户自我催眠。你会被要求闭着眼睛的同时向上看天花板。随后会有一系列心理暗示,包括想象你的手像气球一样飘浮在空中。你觉得这些心理暗示越有说服力,你的得分就越高。最后,我在这款应用的被催眠能力评分表上,得到了4分(满分10分),被评为“稍许可被催眠”。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更喜欢自己掌控自己的心灵。但我开始相信,自我暗示的力量可以让你被催眠的咒语俘获。

排版:绒球兔纸

原文:

https://nautil.us/are-you-hypnotizable-486905/?_sp=d602f5a2-9f4e-4fb6-b8a3-3ea7227495c6.1705051357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