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被害者》刻划人心另一面!每个生命的结束,都是另一种成全
台剧《谁是被害者》播出后不负众望地荣登Netflix热门排行榜第一名,是由社会线记者、刑事警察大队、鉴识人员等三条轴线延伸,与连环自杀案件相互交错而成的一部犯罪悬疑剧。
起初外界看似残酷、匪夷所思的他杀案件,随着剧情发展与演员细腻演绎角色的内心情绪,才揭开令观众无比惊讶的内幕,被害者其实是以「完成遗愿」的方式,自愿走往生命尽头,写实地刻划人心深层的另一面:每个生命的结束,都是另一种成全。
在深不见底的黑洞里,妳却看见了我
▲(图/谁是被害者剧照)
遗愿清单之一的刘光勇,多年来一直在杀人前科的阴影下活着,日日夜夜被沉重的罪恶感枷锁捆绑,终日被懊悔与愧疚侵蚀着心志,两度想以死谢罪的他,却因为妻子始终不离不弃,重燃他心中早已熄灭的火光:「活下去。」
如果有这么一个人,能用一个眼神去理解你无法说出的千头万绪;愿意看见你在负面情绪背后隐藏的巨大压力、脆弱,我们会感到被理解、被接纳,会发现原来世界还是有你的容身之处。
你回到身边的那一刻,我到家了
▲(图/谁是被害者剧照)
在戏中担任关键角色的江晓孟,是这场「遗愿清单」的最后参与者,独自一肩扛起妈妈的庞大医药费与照护压力,而妈妈离世后,她的世界也随之崩塌。多年后再见到离家多年的爸爸,站在悬崖边的她,缓缓说出:「爸,我已经到家了。」便闭上眼掉落悬崖。
为了在社会上生存,有些人被迫快速成长与独立,吃尽苦头也看尽人性,如江晓孟在坚强又冷漠的面具底下,仍然是那个渴望父爱与完整家庭的小女孩。她要的不是道歉或解释,而是在人生最需要遮风避雨的时候,有父母切切实实的爱与陪伴。
面对过往苦痛,我选择释然
▲(图/谁是被害者剧照)
社会线记者徐海茵,追查一连串命案的同时,逐渐碰触到内心深处无法直视的伤口──爸爸曾带着全家去自杀,虽然她与妈妈活了下来,对爸爸的爱却从此转为恨与愤怒。
然而,当徐海茵越追溯遗愿背后的真相,却从这些痛苦的灵魂身上,看见自己的影子。像是走过一条深长的隧道,随着胶着的案情渐趋于明朗,看着这些被害者,她也逐渐对心中的痛释然,放过了一直离不开的自己。
遗愿清单上的人们,被世界极端地对待,因此选择走上极端的道路。同为沦陷痛苦深渊的人,在彼此身上找到一直期望的「被理解」的感受,而愿意为此付出仅有的宝贵性命,成全下一个「自己」。他们背对逃离的那个方向,其实才是内心深处最迫切的渴望,但因为害怕再次承受不被善待的恐惧,才不停往反方向狂奔。
最撼动编辑的一幕,是江晓孟手持蜡烛,为每个生命结束的当下,点燃小小的火光。不禁想起《谁是被害者》的导演庄绚维所说:「每个人内心都有个很小、快要熄灭的希望,但它是一定存在的。」
延伸阅读:
说到底,人最渴望的仍是爱。从《谁是被害者》谈人生价值:要平凡的活着,还是离开后的光荣?
https://share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