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预制菜
编者荐语:
嗯,我是中产先生的小弟,中产先生mini,主打精悍短文。
1312个字 阅读时长:4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发现价值讲述生活
和大家想的不一样。
之前有读者让我聊聊预制菜,舆情发酵这么多天了,各类信息也都比较充分,来简单聊一下。
说实在的,自从我家孩子上学,我也开始担心各种事情,其中当然包括学校食堂。
如果要让孩子吃预制菜,我是有点接受不了的。
我吃过预制菜,去年封控发的年货大礼包,我试着自己做了一顿年夜饭:
那个难吃啊。
油太大不健康,口味太重下不去口,食材也不新鲜。
真不如自己买点菜简单做一点。
后来堂食放开了,餐馆的菜好多也是预制菜,去餐厅吃饭就不讲究健康了,关键是预制菜口味也不行,料理包热十分钟端上来,味同嚼蜡。
不健康,也不营养,肯定不会让孩子吃。
但为什么预制菜能大行其道呢?
表面的原因我们都知道:
因为方便快捷。
预制菜最早是外卖行业催生的,我们看过《骑手,困在算法里》那篇文章,知道外卖行业分秒必争,连锁快餐真的没时间给你一份一份的做出来,都是料理包,预制菜,蒸箱十分钟,可以做出十几份餐。
后来慢慢引入到餐厅的城市中央配送厨房,因为疫情又上了居民餐桌。
但是背后的原因不是所有人都知道。
做过餐饮的人都知道:
预制菜流行最大的原因是食品安全检查。
据@渔老板钓鱼介绍:
等你开了餐厅,等监管人员多来查你几次,你就会发现预制菜料理包真香。
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是全球最严的,国外的米其林来了中国,全是无证或者超范围经营,老板都是要抓起来的。
按照监管局要求,需要有:洗碗间、冷食间、生食间、饮料区、粗加工间、热加工间…
完全合规的话,不说成本,其实真的很难做到万无一失。
现在监管人员都希望风险前置,环节越少越好,环节少事少,巴不得大家都用预制菜。
学校食堂也一样: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事关孩子安全,万一某个环节监管不到,就会引发舆情事件,比如前段时间的鼠鼠我鸭,不但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当地领导也面上无光。
我觉得这件事可能也侧面推动了预制菜进校园的进程。
所以,预制菜推广的底层逻辑就是:
监管越来越严,合规越来越高,大家都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所以,食品监管排在了首位,但是成本和难度太大,所以吃的营养和健康反而放在了后面。
这是挺令人遗憾的结果。
记得以前有人说过,市场经济有一种微妙的动态平衡,监管可以抓大放小,市场才有活力。
一旦全都严格执行监管,大家就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往往会偏离政策制定的初衷,甚至可能走向反面。
这是一种智慧,一个例子就是前段时间吵得很厉害的:
黄瓜凉皮。
凉皮、凉面、炸酱面用到的黄瓜丝,都需要有凉菜资质,否则就要罚款5000,以前监管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不行了。
所以,大家在普通小店里很难再吃到凉皮凉面。
你说这是不是好事,合规当然是好事,但是好像也有点缺憾。
不知道有没有发明预制菜黄瓜凉皮的。
我是绝对不会吃的。
就这样。
最近,有一个重大转向,堪比去年地疫情放开,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其实好多事情上已经草蛇灰线,出现端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