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的大玩偶

图/佐波

生活中时时有惊喜,对于身边最亲密的伴侣,一直以为自己完全了解他,当生命过程中发生某些变化,比如说扮演新的角色时,才发现原来先生有我并不熟悉的一面。

先生性情温和,体贴细心,喜秩序、善规划,内敛可靠。他非常孝顺,有耐心,勤劳,又会照顾人,是一个标准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形象。先生偶尔提起他小时候如何活泼外向、快乐调皮,我总是有点不相信。虽然他的性情开朗,不失风趣幽默,但给人的印象还是沉稳自律,尤其我的性格活泼外向,相形之下他总显得较为安静内向。

直到最近拜居家避疫之赐,我见到了先生逗趣耍宝的一面。

女儿玮玮一家住北加州,有两个可爱的小宝贝,虽然每年都会见几次面,但是总是来去匆匆,加上孩子的节目和活动安排紧凑,他们睡得早、我们下班又晚,鲜少有长时间相处的机会。这次玮玮家中整修浴室,因疫情孩子们自三月起都在网上上学,于是女儿决定修屋期间带两个孩子南下与我们同住,由女婿一人留守在家监工。这是我们第一次和8岁的外孙恩恩、6岁的外孙女爱爱同住一个屋檐下,真正生活在一起。

孙儿们自三月居家避疫也闷坏了,见到我们特别开心。我们将客厅空出,让小宝贝们上课,我在楼上书房上班,先生在楼下餐厅上班。以往我和先生下班后会去社区走路健身,改成带小孙子去社区公园玩飞盘踢足球,和放风筝。这个年龄的孩子纯真可爱,简单的活动就让他们开心得不得了。

每天晚餐后恩恩就催问:「可以玩躲迷藏吗?」躲迷藏是恩恩最爱的游戏,妹妹爱爱年纪小些,可能有点害怕,她总是不肯躲也不肯找,一定只要做小帮手(helper)来协助躲和找的人。每天祖孙四人玩躲迷藏,楼上楼下四处窜跑躲藏,玩得不亦乐乎。除了躲迷藏,另一个孩子们喜爱的游戏是 「123木头人」。

捉迷藏和木头人本是老游戏,我们从小也常玩,没想到先生童心大发,使出各式花招,发出各种怪声和好笑的动作,将一二三木头人和抓人游戏(tag)玩法混合,简单的游戏规则改变创新后变得更加刺激有趣,把两个小孙子逗得乐不可支,笑得人仰马翻,每天玩了一次又一次,百玩不厌。

我拍下先生玩木头人的搞笑姿势,将视频传上朋友圈,朋友回应:「孙子的大玩偶」。

恩恩出生时我和先生才五十出头,完全没有做好升级为祖字辈的心理准备,当时有同学的孩子还在上高中,加上我们俩在家中都是老幺,兄姊和同辈朋友尚未有人抱孙子,心中颇感纠结。朋友们大多口中道贺,心中暗喜尚未轮到自己。为了不想被称作阿公阿嬷,我们给自己取了两个暱称:关皮蜜蜜,听来亲密又易于幼儿发音,恩恩和爱爱牙牙学语起就能甜甜地喊出。

所谓名符其实,既然称谓不加「祖」字,我们便彻底摆脱传统的父母形象──比如老成、稳重、威严、慈祥等等,欣然接受新的的身份,随心创造了一个无龄无辈的新角色──关皮和蜜蜜。

恩恩性情快乐开朗,任何一点小事和动作都可以让他开怀大笑,恩恩和关皮特别投缘,祖孙相处时关皮从未显现的隐性个性--调皮逗趣,诙谐幽默,充满活力的一面自然流露,每天都亮着光环,成为最受欢迎的「小孙子的大玩偶」。

美国心理学家Neugarten及Weinstein(1964)访问了70个中产阶级家庭中的祖父母,归纳出五种类型。每一种风格都有其原因,也都表达了人们对这一角色的不同理解。这五种类型是:1.找乐子型祖父母 2.智库型祖父母 3.代理父母型祖父母 4.正规型祖父母 5.疏远型祖父母。

找乐子型祖父母与孙子女玩乐中互动,尤其孙子女年幼时乐趣更多。智库型祖父母则具权威,提供孙子女各种资源,主导家庭的行事作风。代理型祖父母承担教养孙子女的重担,成为隔代教养家庭。正规型祖父母占大多数,疼爱孙子女常送礼物但不全身投入。至于疏远型祖父母可能因为与子女关系不好或其他原因而少与孙子女接触。

由于文化和时代背景,我们这一代熟悉的祖父母类型大多是智库型、代理父母型,和正规型。母亲生大姊时才十九岁,当时学业尚未完成,于是爷爷奶奶自然成为代理父母型的祖父母将大姊带大,后来二姊哥哥和我出生后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转型为正规型祖父母,父母上班时代替照顾孙子女。等到我们一代生儿育女,父母晋升为祖父母,也是循着爷爷奶奶的模式,或是代理或是正规,按情况所需而调整。

「找乐子型的祖父母」从不曾出现于我们的人生,直到自己做了祖父母。

孙子女的诞生让我们重温过去身为父母的甜蜜时光,不再需要负起教养的责任,只要开心地宠爱孙子女,做他们的好玩伴,从玩乐中建立互动,欢乐至上,何乐不为?千禧世代的玮玮是全职母亲,对子女的养育尽心尽力,资源丰富、善用方法,让我们自叹弗如,正好不用操心,安心享受玩乐型的祖孙关系。

周遭也见到其他型的祖父母,儿子的同学高中毕业就奉子之命结婚,学业未成也尚未自立,他的父母只好扮演「代理父母的祖父母型」,三代同堂,养儿子、媳妇,和孙子。我的前老板因为女儿是单亲妈妈又要上班,于是他和妻子不得不承担起照顾和教养两个小孙女的责任。婴儿潮世代大多渴望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做代理父母型大多是情势所需,并非自己的选择。

在人生的初老,岁月的洗礼让人成熟豁达,工作稳定、生活安定、经济无忧,有些人已从工作岗位退休,卸下人生的责任义务和生活压力,心中仿佛多了一个温馨的空间,让我们随心所欲地去爱、给予、思考、和享受。在这美好的时机做祖父母是一个奇妙的经验,重温年轻时代为人父母的时光,甚至当作「二次机会」修正和弥补自己当年做父母时的错误和亏欠,将对子女未完成的梦想和未达成的互动在孙子女身上实现。

玮玮是先生前一个婚姻独生女,由外婆在台湾抚养到三岁才来美与父母团聚,不幸两年后先生和前妻离了婚,玮玮与妈妈同住,每隔一周才与爸爸共度周末。正值而立之年的先生那几年经历父亲生病、婚姻失败、甫入职场工作不稳定等多重压力和挫折,是人生中最黯淡郁卒的时光。玮玮成长的过程中先生是个尽职的好爸爸,与女儿关系亲密,然而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难免错失亲子关系日常生活的互动,大玩偶形象未曾发挥于扮演父亲的角色。

在耳顺之年先生成为孙子的大玩偶,是对三十年前错失时光的补偿,或是卸下责任义务和生活重担之后,展现出真正的自己?

话说每一个男人内心深处始终住着一个调皮捣蛋、爱恶作剧的小男孩,成人世界中的责任、担当、成熟、稳重,睿智等品质将心中的小男孩层层深埋。

或许,先生成为孙子的大玩偶是因为他心中的小男孩现身了?

先生退休在即,心情自是无比轻松愉快,在这美好的时机,恩恩和爱爱与我们生活了六周,我们在一个屋子里工作、上学、吃饭、玩耍,共度平淡温馨的家庭生活。小孙儿们天真烂漫的童心童趣,如同催化剂(catalyst)般将先生心中的小男孩唤了出来,这个活泼快乐的小男孩创新游戏规则,跳脱日常生活的惯性,捉挟淘气又调皮。

脑中响起「屋顶上的提琴手」中的主题曲:「日出、日落」:「这就是我怀抱着的小女孩吗?这就是那个玩耍的小男孩吗?我不记得他们是何时长大的?」曲中深情地道出子女长成父母的心境和情怀。曾经走过一回,如今更懂得珍惜孙儿短暂的童年时光。

能够成为孙子的大玩偶,与他们共度快活的童年,是何等幸福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