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亚洲大迁徙 新南向概念股窜起

全球供应链涌入,也正在加速形塑东南亚国家的产业新样貌,造就不同地区不同的产业聚落。(图/先探投资周刊提供)

尽管G20峰会美中双方的领袖进行会晤,但大多数企业仍不愿相信两强可以从此相安无事,既然制造业供应链的大迁徙不可避免,谁能抢先在东南亚完成建厂,就能赢得最大机会。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优势已不复存在?美中贸易战开打后,将中国产能迁移到海外的趋势兴起,不少厂商纷纷着手将部分产能转移,而这几年因为疫情肆虐,中国大规模封城、祭出清零政策,加上拉闸限电等都进一步强化供应链转移的念头;且今年以来,美中对抗更加剧,美国下半年祭出的晶片禁令更是一刀砍下,从设备、技术到人才全面性的禁止,不只切断中国对发展半导体的念想,也一举推升众产业业者移出中国的速度。

而台商更是加紧脚步将产线移出中国。过去,中国一直是台商海外投资的大本营,也是台湾出口占比最高的市场,但这个趋势如今已然改变。一六年,政府提出「新南向政策推动计划」,强化对新南向十八国,包括东协十国、南亚六国以及澳洲和纽西兰的投资与贸易,以期降低台湾对中国经济过度依赖的风险;前有新南向政策的鼓励,后又有国际、中国内部乃至于两岸关系的局势动荡,种种推力都使台厂陆续将布局非中产能视为营运首要目标之一。

生产基地移出中国成显学

生产基地移转成为显学,厂家们无不积极搜寻下一个足以媲美中国世界工厂的地区,对此,东南亚诸国,正一跃而起,成为下一波企业竞逐的乐土。细究东南亚国家的优势所在,第一,是人口红利,东协十国人口数总计六.二亿人,约占全球人口八.六%,平均薪资约中国大陆的三分之一,若加上印度的十四亿人口,这个二○亿人口的大市场,势必将逐渐取代过去三○多年来中国扮演的生产基地角色。

另一成长潜力,则来自于贸易关税协定的优势。东协国家除了积极布局自由贸易协定(FTA)签订,东协十国更自行签订东协经济共同体(AEC),进一步整合成东协共同市场,并已纳入全球两大区域型贸易协定;在积极签署贸易协定下,东南亚国家可望成为下一个经济高速成长的重点区域。

全球供应链涌入,也正在加速形塑东南亚国家的产业新样貌,造就不同地区不同的产业聚落,例如半导体多聚集在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其中,马来西亚的半导体发展,可回溯一九六九年,因时任政府取消了槟城数百年来的自由港地位,导致当时该地失业率大增,当时的槟城首席部长遂提出让槟城往工业化发展,而在此政策推动后,多年来的基础奠定,已使马来西亚成为全球晶片测试和封装的中心,目前全球约七%的半导体贸易都需经过马来西亚的工厂附加制造或发货前的零件组装,具有一席之地。

而新加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引进具有高值能的跨国企业,将制造业从资源密集产业转向资通讯、大数据、科技为基础的高利润、加值导向产业,以电子、半导体产业为主要驱动引擎。目前星马两国已吸引许多半导体大佬进驻,包括英特尔、恩智浦、美光、英飞凌、德州仪器、格罗方德等,台厂中亦有台积电、世界、联电、日月光投控等在当地设厂。

东南亚各国产业聚落成形

另外,泰国劳动力充沛,工资低廉、土地取得相对容易,因此汽车供应链、PCB厂等资本密集产业则多将据点设在泰国。泰国如今又被称为亚洲底特律,其汽车产业发展源自于一九七○年代,泰国政府采取「进口替代工业化」(ISI) 策略来发展其经济,邀请跨国公司能以合资的方式在泰国与当地资本家合作成立泰国当地子公司,而当时日本正积极推动汽车输出,双方的合作成功推展泰国发展汽车产业的第一步。

目前泰国已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生产聚落,除品牌大厂纷纷在此拓展据点外,零组件厂亦争相前往,像是康普、健和兴、怡利电、致伸、泰鼎KY、敬鹏等;且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台湾总产值高达六成集中在中国的PCB产业,最近也掀起一阵泰国投资热潮,除了已在泰国深耕已久的PCB厂外,联茂、燿华、尖点,甚至楠梓电旗下沪士电等,亦皆有赴泰设厂的打算。

而说到布局泰国,台达电可以说是一大指标公司,其在一八年后便开始从中国转移生产基地至泰国,目前台达电在中国的生产比重已降至五○%以下。而台达电旗下的泰国厂,也就是泰达电,预计将成为台达电重兵部署的据点,且泰达电也因应泰国工业四.○计划,不断与当地官方与企业携手合攻智慧城市、储能、电动车等项目,对整个集团而言,有望进一步壮大竞争力。

至于一九八六年才开放的越南,由于拥有利于出口的海岸线,亦有邻近中国的地利之便,加上签署善用FTA增加外销竞争力,都让越南投资成为热潮。南越为台商传产大本营,成衣纺织、制鞋、食品加工业、家具、机械业等劳力密集业多聚集在此,在南越的台商也已形成自原料到下游完整供应链,可发挥垂直整合综效。除南越外,如今北越也吸引了许多高科技业前往投资,成为备受瞩目的电子业重镇,台厂中不只电子组装厂扩大北越投资,多家中游的零组件厂如键盘精元、达方,轴承兆利、新日兴,散热尼得科超众、奇𬭎等皆陆续赴北越设厂,都让当地逐渐有中国笔电重镇重庆的样貌。

不过当前越南正开始寻求转型,营商成本逐渐提高,不仅土地成本涨逾十倍,劳工薪资也上涨七至十%,进一步促使不少台商将目标转向市场、原料、制造成本相对低的印尼,尤其对成本管控更加敏感的传产类股,像是聚阳就将印尼视为公司扩充产能的下一个主要据点,预期未来印尼产能将自三五%增加至四成,并取代越南成为聚阳最大的生产基地;而儒鸿印尼新厂也将持续扩增产线,目前第一、二期已经完工,预计明年底前将会开出一一二条新产线,预期届时将可满载生产。此外,印尼人口众多,不少业者亦是看准潜在商机而前往,像是建大就是看到其丰厚的二轮机车商机,故早在一四年就前往印尼设厂。

台商投资东南亚超越中国

印度则为近年后起之秀,由于拥有丰富的IT人才,加上印度官方力推「印度制造」,规划对在当地设厂的科技业者提高奖励金,都吸引不少科技厂前往投资。尽管政府效率不佳、种性制度、家庭观念等都恐增添印度设厂困难性,但印度是未来全球最大市场的潜在商机,仍让全球业者趋之若鹜,日、韩企业也都布重兵在印度;而台湾电子组装厂包括鸿海、和硕、英业达、仁宝、纬创五大业者已报团进驻外,联发科、国巨、台表科、臻鼎KY等也都有布局印度产能。

受惠地缘关系,台厂在东南亚国家的投资起步算早,如今台厂在东南亚市场已形塑出完整生态链,不论半导体、资通讯、手机、笔记电脑等电子相关的科技产业,抑或是钢铁、机械、金属加工、食品、饲料、制鞋、家具、纺织、成衣等传统产业,都可见不少布局已久的厂商逐步迈入营运收割期,就连金融业也嗅到商机,积极前往东南亚国家设立据点,整个新南向产业台湾队成型。

而随着台商积极南下,去年我国对新南向投资金额呈现爆炸成长,达五八.二八亿美元,年增幅高达一○五.九七%,再度刷新单年投资金额新高。且今年上半年台商对新南向投资金额更进一步以二○.六五亿美元,首度超越中国的十七.九六亿美元,成为台湾最大的投资地区;与此同时,台湾对中国的投资金额也由一五年的一○九.七亿美元降至二一年的五八.六亿美元,已减少了四七%。

过去西进企业的光芒如今已逐渐被南向企业掩盖,对此,机构法人、专家皆认为,未来十年甚至二○年,「南向概念股」、「东协概念股」将有望一如当年的中概股,成为台股中不容小觑的新势力。

全文及图表请见《先探投资周刊2222期精彩当期内文转载》

《先探投资周刊22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