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洋科研创举 极星号深入北冰洋

参与此次北冰洋海洋科学航次(ARCWATCH2)的国海院副研究员傅科宪(见图),在北纬90度的北极点拍照时秀出中华民国国旗。北极点距离太平岛(国境之南)约8855公里。(国海院提供/林瑞益高雄传真)

北冰洋科研人员使用钻洞机、锯子凿洞后,将科仪设备固定在海冰上做海流量测,图上为极星号。(国海院提供/林瑞益高雄传真)

北冰洋海洋科学研究人员在航行途中发现北极熊。(国海院提供/林瑞益高雄传真)

历经1年努力,国家海洋研究院与国立中山大学合作,荣获德国阿弗瑞德.韦格纳研究所审查通过,于今年8月由国海院代表台湾搭乘「极星号」破冰船(RV Polarstern),前往北纬80度以北的北冰洋海域做2个月的海洋科学探险,取得珍贵北冰洋水文资料,这是台湾海洋研究单位的创举。

国海院院长陈建宏说,台湾探索北极始于2022年6月25日,国海院、中央大学与波兰哥白尼大学合作,在北极冷岸群岛的史匹兹卑尔根岛朗伊尔城,成立台湾极地研究站且挂上国旗牌匾,这是台湾首度在北极成立研究站。如今再度深入北冰洋研究,凸显台湾「极地海洋科学」获得国际肯定,更是我国海洋研究的全新里程碑。

参与此次北冰洋海洋科学航次(ARCWATCH2)的国海院副研究员傅科宪表示,这次科学探险是跨国联合研究,共有12国家、53名研究人员登船,主要任务为延续过去北冰洋长期科学调查。过去受到全球气候变迁影响,北冰洋海冰覆盖面积范围持续缩小,例如今年9月初卫星观测显示北冰洋海面覆盖面积在夏季达到最小范围,是近45年海面面积排名第9低,夏季海冰覆盖范围每年仍呈负趋势减少。

傅科宪指出,极星号从挪威出发向北深入北冰洋航行超过1万2000公里,沿途做一系列的海洋与海冰上调查作业,包含海水温度与洋流的改变、海水化学样本采集、海洋渔业生物资源、海冰与海洋交界变化等,希望了解全球气候变迁影响下北冰洋海洋动力与环境的变迁。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系助理教授方盈智指出,透过这次参与跨国的北冰洋科学合作,展现出台湾积极关注全球性议题与极区海洋环境的改变,此举未来将促成更多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