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了! 阿里山林铁中断15年路段曝光
▲《神木之森:阿里山森林铁道纪行》呈现屏遮那站至二万平站封闭路段,展示林铁分道工法。(公视提供)
图文/镜周刊
2009年莫拉克风灾造成阿里山林铁本线崩塌,虽陆续维修,又因杜鹃台风重创,导致十字路站到神木站损坏,历时15年修复,全线将在7月1日通车;于此同时,公共电视与日本放送协会(NHK)跨国合制的8K超高画质纪录片《神木之森:阿里山森林铁道纪行》也曝光封闭多年路段美景。
导演安藤良美以火车从嘉义出发,随着海拔升高、林相变化叙事,沿途讲解林铁为因应陡峭地形设计的各种工法,其中独立山螺旋回路工法,整段路线要穿过11个隧道,成为团队拍摄上的一大考验。
▲团队使用空拍机拍摄阿里山林铁于独立山的三回旋爬坡。(公视提供)
台湾AKfly摄影团队空拍师何文钦直言:「此行空拍难度最高的路段就是独立山。」安藤良美希望借由空拍呈现三回旋工法,但空拍机飞升高度有限,又有很多隧道,人员只能深入独立山,寻找适合的平台取景,再用剪接方式呈现。制作人施悦文也透露单是独立山就拍了一个上午,让火车来回行驶三次。
▲水社寮站至奋起湖站间马蹄型弯道。(公视提供)
接着是水社寮180度马蹄形弯道设计、Z字形(之字形)工法,后者所在的十字路车站至神木车站间(62.7K至64.5K处),落差约700公尺,火车从海拔1,534公尺爬升至2,216公尺,需要经过4次前进后退切换分道,行驶难度更高。
团队扛器材深入封闭多年的路段,拍摄过程谨慎小心,还得克服8K摄影机对光源需求的挑战。NHK国际合作首席制作人柴崎壮指出:「8K拍摄对光源很敏感,有时气候突然变化,工作会受到森林云雾的影响。」最后透过后制调光,真实还原森林迷蒙的色泽,结合22.2声道收音技术,营造仿佛身处山中的沉浸式体验。
更多镜周刊报导【娱乐透视】8K技术摄制阿里山《神木之森》 台日合作重现百年铁道风华【8K记录铁道文化番外篇】台日合制纪录片 意外挖出历史感人画面【8K记录铁道文化番外篇】NHK动用8K摄影机来台拍摄阿里山日出 明年上太空拍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