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師大修復57年前民謠盤帶 贈還原住民部落
台湾学界曾于1967年发起民歌采集运动,其中一套完整盘带保留在德国,2013年赠还台湾。台湾师范大学完成转档保存和考据,近年陆续将歌谣赠还原住民部落,协助传统歌谣的传承。
台师大今天举办发表会,由牡丹排湾族及知本、下宾朗部落的卑南族歌者,演唱部落古谣,象征台师大近年将古谣种子「种回」部落,带动语言与文化的复振。
根据台师大提供的资料,音乐学界人士于1967年发起「第一次民歌采集运动」,由史惟亮、许常惠共同筹划,一共采得录音盘带56卷,涵盖大量台湾本土音乐和原住民族歌谣。
这批资料因为当年政治氛围、潮湿气候等等因素,在国内保存的档案残缺不全。好在当初史惟亮的瑞士友人欧乐思(Alois Osterwalder)捐助采集运动,在他工作的德国波昂东亚研究院内,也保留下来一套完整的录音盘带,并于2013年赠还台湾。
台师大音乐数位典藏中心随后将56卷盘带,陆续转录成今天可聆听的声音载体,并从2016年开始,由民族音乐所师生带回部落,翻译歌词、寻找歌者、研究歌谣背景及分析音乐素材。欧乐思也无私同意将转档后的声音,赠还给部落。
台师大指出,原先由欧乐思保存的56卷原始盘带,已由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妥善珍藏。台师大则将修整后的声音出版成专辑,目前已公开260首歌谣。
其中最新的第8张专辑,涵盖5个部落(巴布麓、南王、初鹿、知本、下宾朗,都是卑南族)50名歌者的135首歌谣,是分量最大、内容最多的一张,主要是当年采集者史惟亮,为了进行部落间的比较研究而精心采集。
原住民族委员会近年也挹注经费,专辑出版后在部落举行音乐发表会,鼓励年轻一代在耆老面前,演唱50多年前录制的歌谣,象征世代的传承。
台师大校长吴正己表示,感谢师生愿意花时间研究,也感谢族人愿意一起来演唱这些长辈、祖先们流传下来的音乐,「台湾土地上的语言和文化,都要非常、非常地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