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看大陆》间谍可能就在你我身边

大陆最近热播的一部谍战片《对手》,时空设定为现代,并以「台谍」为主角。(摘自网路)

过去5年,笔者在 YouTube 观看了不少于100部有关中国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汪精卫政权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特工总部(简称76号)、东洋鬼子的日本军部驻沪特务机关(简称梅机关)等等的斗争、争斗、竞争和合作或者「(边)谈;(边)打」;「(边)谈、(边)打」,要不然就是「(边)打、(边)停」的谍报纪录片、电影片和电视影集。今天来比较大陆拍摄的《对手》和《风筝》这两部谍报电视连续剧。

《对手》由央视八套于2021年12月16日开始播出,共有37集。这一部和台湾地区有关的剧情的重点为:段迎九是一位厦州市国家安全局的侦查员,在一次看似普通的失踪案件调查中,让她敏感地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她和其他的老、中、青三代国安干警揪出了十七年多前 的一桩旧案。段侦查员根据每个嫌疑人的特点,制订了相应的方案以及启动了「凤凰行动」这个计划。最后老段和她的伙伴们运用智慧压制了几个境外/海外 的间谍,例如代号花莲的女主角和桃园的男主角。

《风筝》是一部46集的谍战剧,于2017年12月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首次播出,讲述的是在大陆地区从1927年4月到1979年底所发生的国、共之间的斗争故事,由演员柳云龙导演。

#比较两剧的台词、画面

首先,和《风筝》一样,《对手》在大陆的次黄金时段收视率名列前茅。

其次,《对手》提醒观众说间谍可能就在你我身边。这一句话和我小时候时常看到的标语是一样的:保密防谍、以策安全。

再者,在1931年5月的前后到1979年底,潜伏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内部的共产党员「风筝」曾经一度和他的上线失去了联系。在《对手》的第一集,观众也听到风筝这两个字。

很多的类似台词、画面被再度提到:1)是真是假; 2)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3)间谍啊/就是风筝/线头在海的那一边/能不能回去/由揪线的人决定; 不过,线也可能被团成了球; 4)通过审讯,段发现修车工人不过是个跑腿的,抓不到上面的大鱼或者对方是想要放长线钓大鱼; 5)安装窃听器和信号干扰器; 6)谍报人员要时常演戏,例如在《风筝》第三集的剧情我们得知戴导演了一出戏,是做给《风筝》的男主角看的,用意是让男主角知道说戴已经怀疑、要盯住他了;又在《对手》,一个国安干警赌球、耍钱……不是真的也成真的了。 总之,这出戏太完美了 完美的不像真的; 7)潜伏在一个地方,不说、不做、不动,彻底改换身份,隐姓埋名,做一枚死子; 8)迷惑对方; 9)彻底报废自己人; 10)当盯稍时,泰半还是两人一组; 11)不该知道的事情不要知道; 12)我们都以为你死了,一个消息也没有; 13)在法治之下,要讲证据; 14)做恶梦; 15)国安局有鬼 ;16)在三明治放氰化钾给自己人吃; 17)逆用; 和18)「我和你知道的一样多。」 这是厦州市国安局至少两个长官所讲的同一句话。其实,搞情报或者抓捕境外/海外间谍多半是海底捞针,要碰碰运气。

再来,在大陆,为中华民国卖命 的情报人员还是有的,例如《对手》里的幺鸡。落魄、身患肺癌晚期症的幺鸡吃下了他所煮的有毒饺子。紧接着,观众看到的画面是他的左边鼻孔流着鲜血、死去了。

#两剧时代背景不同

首先,一位大陆的评论者对《对手》提到以下的三个概念,分别是:传统的谍战剧;现代的谍战剧和都市谍战剧。这个评论者不把《对手》当作传统的谍战剧。我觉得以下的描述才是比较贴近事实:民国38年12月前后之《风筝》和改革开放之后(或者必须得融入当地社会)的《对手》,使得这两部电视影集凑巧地衔接在一起。《风筝》的情节是发生在大陆,它的演绎是到1970年代末为止,而《对手》则是有关过去大约十八年、连结了大陆与台湾。

为何要批判那个评论者呢?1)一些传统的手段在现代的谍对谍游戏还是会使用上的,例如给予一个大陆的谍报组织「凤凰行动」这个代号。2)如果只以现代这个概念来描述《对手》,这就是等同于说在1949年12月的前后不会出现「抓到了孙子也就等于是抓到了爷爷」这一种可能性。 其实不然,因为在1940年代末的前后任何一个代号也有可能是一组人马的共同代号。3)有时候,《风筝》的背景和《对手》的背景无法比较。到了21世纪才有很多的大陆老百姓开始使用手机和工资卡。 1876年3月,世界上的第一部电话被发明。1877年1月,上海市的招商局轮船公司从国外购买了第一部电话,拉起了从外滩到十六舖码头的电话线。其实,从画面得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当时各国的情报单位的行动人员也并不常使用电话,因为街上的电话亭很少。4)上海这个城市在1949年底之前是一个远东和之后的世界情报中心。《对手》的拍摄地点是福建省的厦门市。简言之,虽然两个都是城市但是各地搞情报的规模却不很一样。

其次,一位大陆的评论者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大陆的公安或者之后的国家安全部门等于是一只猫,而台湾的对等机构等同于一个老鼠。 换言之,只要境外(含台湾)的情报人员进入了大陆,他们就会被大陆的对口给撸(下去)了。 笔者认为猫抓老鼠的比喻是有问题的。这是因为当两岸中国在1949年12月正式在政治上分裂的时候,重庆地区和成都地区还有不少的情报人员被毛人凤要求隐藏起来,是所谓的国民党留用人员。其他的大地方例如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等就更不要说了,也有留用人员。到了1980年代中期,由于退休 、衰老、生病和活动经费的减少, 在大陆工作的国民党留用人员大规模地减少。不过,在那之前,被保密局(或者1953年3月之后的情报局)要求躲藏在大陆的工作人员,多多少少还是能够扮演一只猫的角色。

再者,当两岸中国在政治上分裂之后,双方的情治单位表现得文明很多,他们比较讲究依法律依规定来审判一个被逮捕到的间谍(以及他/她的老板)。 之前呢?军统(和之后的保密局)使用72件刑具来对付它的各式各样敌人,而76号则有38道生死关。1924年7月,周恩来返回中华民国。当他在上海地区活动时曾经说过中共地下党不可以使用暗杀这个手段来对付他们的敌人,因为这是会让一般的老百姓反感。可是,我还是可以从大陆的电视节目看到一些并非如此的个案:在1942年8月之后的一段时间,一个在新四军服务的中共地下党主动申请了一个刺杀汉奸的任务,他和另外四个伙伴活捉了这个出卖中国的人。当审讯完之后,他们还是杀了这个汉奸。 在《对手》的第一集的第8至9分钟,观众则看到的是一幕假公安/警察的工作人员「刑讯逼供」的画面。

再来,在厦州国安局工作的一对男、女结婚了。他们所装潢的、很现代化的家比他们的女领导或者敌对势力的家还来得豪华。这就让我体会到说喜欢物质享受和赌博的年轻中共情报人员肯定很容易被收买,就是连台湾的那一位情报局的领导都有套汇和洗钱的纪录。

还有,多次在《风筝》和《对手》看到搏斗者使用刀子的画面。可是,在后者,吾人也看到了防弹衣,由于事前穿上了它男主角没有被刺伤。

第五,在21世纪,时常看到的现象就是堵车。 可是,80年前的上海倒还好,没有很多的汽车,黄包车/人力车到是满街跑。

最后,在《对手》的第三十五集的第10至14分钟,观众看到了格斗场面可是并没有看到国安人员持有手枪。这是很奇怪的,因为就是连执行任务的台湾警察都配有手枪。到了同一集的第22至23钟,我们才看到收网的10余个国安人员,他们每一个人的手拿着枪。(《谍报电视影集〈对手〉和〈风筝〉》上篇)(俞剑鸿/一个退而不休的特别聘任教授)

【征文启事】

中时新闻网「两岸征文」栏目,征文主题: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两岸看世界、两岸一家人、两岸新时代,欢迎全球华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过亲身经历的故事,刻画两岸社会肌理,描绘世界见闻,打破刻板印象,促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建立全球视野,向读者展现时代的脉动与发展趋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脸书粉专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欢迎线上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