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看大陆》兰亭茶香 镜湖水漾

九年前去禹王陵瞻仰九个大鼎,到兰亭看王羲之的鹅,今年重游绍兴,徐渭的「青藤书屋」跟鲁迅故里变化不大,特别的是,市府为了建「书法之乡」,兰亭面貌已非往昔可比,此外,为水乡等四乡缘起的镜湖,让我深刻感受到「人居奖」的魅力。

■羲之门口笑迎客

越王勾践种兰之地,到了汉代已设有驿亭,是「兰亭」一名的由来。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与当时的政要、名流,如:谢安、孙绰,宾客共41人应景修褉,留下至今下落依然成谜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印象中,九年前的兰亭,有条长长的旅游街,吃、穿、用一应俱全,让游客疯买的,是印有〈兰亭集序〉全文的扇子,几乎是人手一把,就算看不懂文中那20个「之」字的不同写法,也要附庸风雅;而今在大门前迎客的,只有铁铸的「曲水流觞」,在烈日下黑得发亮,坐在上首的主人,是手持酒杯,喝到掉鞋的王羲之。

〈兰亭集序〉的真迹,到底是被唐太宗骗进了坟墓,还是现今考古界说的,给高宗跟武后当陪葬品,不必深究,因为看到「老王」快乐的模样,任谁都会忍不住,一路笑着走进他家。

■物我两忘是鹅池

兰亭历来最吸睛的,不是〈序〉中提到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而是父写「鹅」字,子写「池」字的父子碑,游客到此,看鹅与看碑的,同样会兴奋莫名。

李白送贺知章还乡,在〈送贺宾客归越〉展现其幽默:「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我不懂书法精妙,盯着碑上的「鹅」字,看着看着,忍不住跟着笔势转起了脖子,道士拿鹅跟跟王羲之换《黄庭经》(一说是《道德经》),是稳赚不赔;称李白是「谪仙」的贺知章看了诗,想来也会不禁莞尔。

九年前,管理「鹅池」的还有位「鹅公」,指挥群鹅游给客人看,旁边有卖鹅饲料,而今「文明」旅游,只有四、五只在池子里「应景」,就连流觞亭前面的「流觞曲水」处,当年「无丝竹管弦之盛」,现在就连平日也有戏剧演出,主持人还力邀客人一起同乐,真正另类的「极视听之娱」。

兰亭书法博物馆在2015年成立,馆内的精华,是历代书法名家所写的〈兰亭集序〉,特别是唐代四大家。走出博物馆,一旁的景物引起我的注意,有芭蕉、摇椅、竹林、长廊、陶艺作坊,以及一块「越窑生活美学空间」的立牌,上头写着:「WIFI可以,横躺可以,找我也可以。」

越窑青瓷在杭州G20峰会被选为「国礼」,我正猜想老板的风雅会不会不输隔壁「老王」,主人出现了。主人姓楼,卖茶兼教制陶,邀请我品尝他家的「平水日铸茶」。

兰亭现址是明朝嘉靖年间迁建的,原本是天章寺所在,我问:「陆游诗里提到〈秋夜闻兰亭天章寺钟〉,天章寺还有遗迹吗?」

小楼二话不说,带着我「披荆斩棘」了五分钟,眼前只剩一面破墙,小楼说:「很难想像,这里曾经放过六个宋朝皇帝的骨灰!」。

■兰亭生活信可乐

回到茶馆,我慢慢欣赏小楼的作品,是曾被茶神陆羽誉为「类玉类冰」的越窑青瓷,喝着自宋以来,就被列为贡品的会稽名茶--平水日铸茶,与西湖龙井大不同,口鼻余香仍在,舌津已不觉泉涌,室外是近35度的高温,我吹着冷气品茗赏瓷,感受主人的盛情,「晤言一室之内」,仿佛是一千六百多年前,那数十名与会者之一。

绍兴市府去年招商,要在东浦打造绍兴「黄酒小镇」,因为闻名中外的绍兴酒,就是来自镜湖水。镜湖位在柯岩风景区,其亮点除了镜湖,就是从隋至初唐,由三代石工雕凿,高20.8米,两耳可以通人,矗立在水中的天工大佛,以及采石遗留下的鬼斧神工--炉柱晴烟(炉柱又称:云骨),高30米、底宽6米、最薄处不到1米,其「脆危」程度,不下基隆野柳的女王头。

镜湖,又称鉴湖,得名于黄帝曾于此铸镜。东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引三十六源之水,发动百姓开八百里鉴湖,灌田九千多顷,百姓得以丰衣足食,这么大的水利工程,结果是得罪权贵,马太守被诬告致死,百姓把他的遗骸运回湖边安葬。

唐玄宗开元年间,湖边已有马太守庙,康熙朝重修的墓碑上有:敕封利济王东汉会稽郡太守马公之墓。「利济王」是宋仁宗封的。

■绍兴福地宜人居

天工大佛后面是普照寺,我正专心看着寺壁上彩绘的佛本生故事,一位师父突然问我:「午斋吃了没?」师父得知我要去看桥,进房拿了转经轮,坚持要陪我走段路,我猜是农历七月还没过,才会出门手摇经轮「转经」,师父跟我边走边聊,迎面来了位两腋拄着拐杖,举步维艰的小女生,师父叮嘱她:多念佛会好得快。

富豪盗湖为田的证据,就是遗留至今的,由桥连接成的岛,镜湖的桥,可说是无一桥无来历,前往醉葫芦岛的桥,有启发勾践十年生聚灵感的「会龙桥」,马太守时代已有的「蔡堰桥」,王羲之感谢神马叼救〈兰亭集序〉免遭火焚的「神马桥」(由会稽山迁址),纪念杜甫曾经来过的「杜浦桥」,以及陆游常到的「钓鱼桥」。

我在笛亭边与师父作别,望着她一路转着经轮,「普渡众生」的背影,想到兰亭小楼在作坊挥汗烧窑,不管出尘还是入世,绍兴人的热情,确实值得「人居奖」的肯定。

(朱言紫/台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