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在大陆》北大台湾青年博士 西安交大作育英才

阿贸在西安交大任教。(作者提供)

在大陆这些年认识了许多来自家乡的青年才俊,他们来到大陆的出发点都不同,但都在大陆实现了各自的梦想。最近刚好与一位多年未见的北京大学老友阿贸联系上,他自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去了西安交通大学教书,这也不禁替其感到高兴,因为大陆的985高校中又多了一位来自宝岛的青年在作育英才。

本名廖政贸的阿贸,为何会到北大求学并在毕业后留在大陆高校任教,他的故事就得从高中那场大陆之旅说起。阿贸在高中毕业时第一次来到大陆,是家人送给他考上重点大学的奖励。行程是坐游轮赏长江三峡,从四川一路到上海,沿岸各省份都去了。他说「那些以前只能在书上读到的场景,能亲眼看到还是挺震撼的。还没来大陆前就感觉充满好山好水,那次游玩后更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真正开启阿贸对大陆的兴趣是在他大学二年级时,他很幸运获得赴北京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那段时间,他住在北大的宿舍里,同学们都很友善,并听了不少名师的课,北大未名湖畔的塔影深深地烙印在阿贸心里。他想着要再回来续前缘,在台湾完成本科学业后,就选择在北大攻读硕士并最终完成了博士学业。

在谈到为何会选择陕西的西安交通大学时,他表示在博士四年级时是2019年到2020年,刚好遇到疫情,导致即将毕业的他在找工作时增加很多不确定因素。他大概投了70间高校,最初希望去南方沿海省分包含福建、浙江和江苏工作,特别想去上海。但上海却没有一间学校发面试通知给他,线上面试了几间沿海双非学校也都没有下文。他主要面试的高校都是北方的985和华中的211。缘分使然,西安交通大学是第一个发offer给阿贸的学校。最终在比较每间学校给的待遇、职称、福利之后,经过审慎评估,包括学校名声、科研实力和未来发展等,阿贸最终选择了西安交通大学作为人生执教的起点。

在谈到入职西安交大工作的这两年,他感觉西安交大对老师的要求是比较严谨的。举例来说,教学方面,必须先通过系、学院、校级、省级单位的考核,还有长时间的培训,并取得教师证后才能正式授课。学术方面,聘期考核要求的科研项目与发表文章都是相对高的标准。

由于长期在大陆求学并在西安交大教授传媒的关系,阿贸对当今两岸青年交流也有自己深度的观察。他认为当今两岸青年似乎都对毕业后的社会生活充满着期待与焦虑。因为这个时代变化太快,很多现在看似热门的产业可能过几年就被边缘化,或被更好的科技技术取代。这些不确定感会让刚出社会的人非常迷茫,找不到方向。然而,他认为年轻时试错的机会成本比较小,建议多去经历不同的人生体验,以便找到真正适合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

他认为两岸青年事实上没有太多差异,但部分大陆学生在学习与个人目标的企图心比较强烈,可能是竞争压力导致。少数学生,参加校内比赛只为了要获奖,参与爱心活动是为保研加分。以结果论来讲是好的,能促进学生快速成长,但感觉就不是那么纯粹。单就学术而言,阿贸还是认为要从有兴趣的地方做起,而非是为了获奖去预测评审们的喜好。他说「因为当你真的喜欢某种事物,你才能长久坚持。无论最后是否继续在学业上深造,那些曾经让你思考的学术问题,有可能成为陪伴你一生的兴趣」。

阿贸作为一名来自宝岛的「大陆青椒」(青年学者暱称),给想来大陆高校求职的朋友们些许建议。他在找教职的那一年其实非常焦虑,由于缺乏管道,也没有前人分享经验与流程,全靠自己摸索。他认为每个求职者的需求不同,所以很难简单描述,但他仍不吝分享在大陆高校求职的一些想法。

首先,文章是硬通货。很多学校会把发表文章的数量和等级作为是否引进的筛选门槛。因此博士期间多累积好文章是绝对没错的,能让你的学术履历看起来更亮眼;其次,不要自我设限。你想去的学院与你的专业没有完全对口,其实也是可以尝试的。因为人文社会学科现在发展很多元,你或许是他们要的人,只是在官网上没有显示出来;第三,做好应聘管理。阿贸由于是海投履历,所以用EXCEL表格进行管理,包括学校、系所、时间、进度、联系方式,以便随时追踪进度;第四,是否找KEY MAN(关键人物)。有些人说求职要先联络院系领导。可能是脸皮薄,阿贸都没有找,全靠官网应征的,但他后来也有收到几通确认意向的电话。他觉得学院如果对你有兴趣,领导们应该会直接跟你联系;第五,收到正式Offer是最重要的。阿贸身边不少朋友应聘时,某些高校会先给口头允诺,但最后却没有录取。等他们要再找工作时,已经错过大部分学校的应聘时间。因此,在学校没有公示或给正式录用通知时,都应该持续找工作。

阿贸认为找工作的过程非常考验心性,他的经历也可能存在「幸存者偏差」。他还是建议大家多问身边有经验的长辈及朋友,并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合适的教职。(侯聪明/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