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野手难站稳大联盟 红袜林子伟攻守兼备很有机会
旅美球员林子伟为台湾第13位登上大联盟球员,也是继2012年林哲瑄后,第4位站上大联盟舞台的「野手」。向来守备见长的林子伟本季打击大突破,加上内外野兼具,让林子伟更有机会站稳大联盟。
台湾球员升上大联盟,多半以投手为主,在竞争激烈的大联盟,野手想占有一席之地非常不容易,过去陈金锋、胡金龙和林哲瑄虽都曾升大联盟,但离站稳都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陈金锋2002年首度升上大联盟,为台湾野手第一人,即便打击实力有上大联盟条件,但守备是一大罩门,且改练一垒没有结果,最终找不到自己位置,使得出赛场次少,打击也无法发挥,难以站稳大联盟。陈金锋大联盟4年生涯只有出赛19场,22打数击出2安打,打击三围.091/.200/.091,包括3得分和2打点。
胡金龙于2007年首度上大联盟,不过内野位置竞争太激烈,加上打击不稳定,变成板凳替补角色,苦无机会的胡金龙在2010年被交易到大都会,2011年虽挤进开季名单,但打击无法缴出成绩,与大联盟渐行渐远,5年大联盟生涯118场出赛,留下34安打、2轰和18打点成绩。
▲胡金龙差在打击。(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林哲瑄具有大联盟顶级的外野守备能力,在2012年站上大联盟,尽管守备能力、跑垒速度是大联盟等级,但打击却是一大罩门,在需要有棒子的外野手中竞争力不足,出赛时间也被压缩,美职生涯一度改练投手,最终大联盟生涯仅出赛9场,12打数3安打,跑回1分。
23岁的林子伟过去守优于打,但今年球季打击有突破性成长,一举升上大联盟,而守备是他一大优势,除了游击防区,也能支援外野,练成工具人角色,这不仅帮助他在大联盟生存,还能获得更多出赛机会,只要打击能够维持一定水准,站稳大联盟令人值得期待。
▲林哲瑄打击同样是罩门。(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NEWS东森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