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在强权算计中的资产与负债
(图/Shutterstock达志影像)
台湾在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地缘战略位置,以及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产能高度占比,是强权竞争中必须争夺的资产。无论基于信念或利害所迫,为了争夺资产而付出的代价,则成负债。
资产扩大化,负债缩小化,最符合本身的利益。在中美交往与合作的时期,台湾是奇货可居,双边得利;中美战略竞争态势形成后,台湾则是交锋衢地,怀璧其罪。资产与负债的计算开始移动,至今仍持续。
被比喻为上世纪冷战初期的「西柏林」,台湾该为身处强权博弈焦点而感到兴奋?还是会延伸思考它最终仍是统一德国的一部分?甘迺迪总统在那里宣告「我也是柏林人」,雷根总统在那里要求苏共总书记「拆掉柏林围墙」,两场经典演讲诉说了西柏林资产与负债的双重性,也记载美国与北约为它承担代价,漫长且不动摇的意愿。
美国前总统川普今年赢回白宫的可能性,现实存在。即使忽略前国安顾问波顿回忆录所载川普「笔尖(台湾)与坚毅桌(大陆)」的比喻,也必须记得他今年初「台湾抢走美国的半导体生意」的说法。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过去两年多次公开警告「美国最精密的晶片有高达70%皆产自台湾,这真的不安全」。
华府智库「美国企业研究院」近日发表报告《针对即将来临的战争,就供应链预做准备》,认为美国倘过度依赖台湾的半导体供应链,将会给予中国利用台湾逼使美国在军事和经济上让步的杠杆。在美国设定的「友岸外包」思维中,台湾产业获利有没有天花板?在「小院高墙」的概念下,台湾半导体供应链可拥有的自主边疆又为何?
北京倡言的「东升西降」以及「时与势站在我们一边」,固有所本,亦嫌乐观,却加深了美国与西方强权的集体焦虑,也促成了将台湾视为形势移转的观测站与测试点。台湾同时成为「巩固资产」与「降低负债」的标的。强化对台政局掌握,深化台美安援合作,鼓励台湾强化吓阻,能战敢战,资产巩固还须台湾自助人助。鼓励经济脱钩,通过晶片法案,再到产业供应链去风险化,负债降低显然是张忠谋感触最深。
中美必有一战的假设中,台海显然是位处美日同盟与美菲军事合作之间的要域。美国前印太司令戴维森2021年在参议院作证所言,中共解放军将在2027年具备武力犯台的能力,其后诸多美军现退役将领提示不同年份,其中虽不乏为争取美军预算的考量,台海战争之说却甚嚣尘上。
然而自2023年初,美国情报总监、中情局长及五角大厦官员纷纷转称中共不想在台海开战,而是采取和平手段寻求统一。此判断之转变,固可能源于白宫亟欲在中美紧张关系降温,也不能忽略近年来台湾一批专家学者依据对中国大陆的深度理解及实际台海用兵的科学分析,挑战美方主流观点,勇于分享台湾视角的判断所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此次我国总统大选期间,制订「国家安全战略」以使建军备战、经济产业、动员民防、医疗民生有所准据,在统合指导下促进总体国家安全的呼声已经浮现。没有战略指导方针,就很难将台湾本身的利益形成有力论述,也更难据以向强权论理。
拜登政府寻求中美关系和缓已有两年,习近平呼吁美国「支持和平统一」也已出台,中美战略竞争可能再度面临转折。
台湾与其纠结在究竟是谁的资产或负债,琐碎地回应强权的内部变局与彼此过招,不如制订至关紧要的战略指导文件,整齐步伐,迎向变局。(作者为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教授、中华战略暨兵棋研究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