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钊猷院士:癌症有时不治疗就是最好的治疗,过度治疗更伤身!
得了癌症,最要紧的是抓住最早机会,做到早诊早治,才能最大可能地提高生存率,积极预后。然而,研究几十年癌症的院士汤钊猷先生,却给出不一样的建议,他认为:癌症有时不治疗就是最好的治疗。
一、“不治疗”的患者也有前提条件
汤钊猷院士表示,癌症患者治疗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持续性的治疗。
医学界认可癌症要“积极治疗”,但切忌“过度治疗”。何谓过度治疗?即患者的疾病超出治疗需求的医疗行为。这种治疗在癌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非常普遍。因此,也有人形容癌症死亡的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是被治死的。
对于过度治疗,美国心脏病学会给出的定义是:医生违背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脱离病情实际需求,实施不恰当、不规范、不道德的医疗行为。确实,很多医生为了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就会通过增加放化疗剂量来进行改善,但这种做法往往得不偿失,可能还会加速患者死亡。
另外,患者家属有时也会“过度要求”,在面对肿瘤威胁时,家属出于恐惧,往往会失去理性判断,想尽一切办法,一味地追求药物、偏方、盲目进行治疗,抱着“试一试”,怎知,这样反而给患者带来严重伤害。
过度治疗同样也体现在患者本身。这种情况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很多患者容易盲目追求手术的大和广,手术范围越来越大,对身体的伤害也随之增加。例如有的宫颈癌患者很年轻,并未考虑生育要求,为了最大程度防止癌症复发,患者会选择子宫全切,甚至同时切除双侧卵巢。而原本一个宫颈广泛切除术,就可以在保证生存的同时,还保全生殖能力。
所以,对待癌症的治疗应有正确的理解,治疗方法不是目的,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才是“王道”。
二、三类患者不应“过度治疗”
“治病”之上,是以“人”为本,对于以下几类患者,治疗下过微乎其微,硬是让他们接受治疗,反而是加速他们的死亡进程。汤钊猷院士也表示:“我说的不是所有人都是不治疗,而是有时,这就表明了不治疗的患者是有条件限制的。”
1、癌症终末期
对于病情严重的晚期患者,积极的毒性抗癌治疗,只会加速原本正常机体功能的丧失,若是治疗强度打破了患者的耐受限度,会使患者机体调控更加恶化,从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这也是为何很多晚期患者并非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过度治疗的原因。
2、身体素质不允许
我们能看到因癌症病逝的以老年患者居多,年轻患者则大部分5年生存期相较更长。可以说,个人身体素质在很大程度决定了癌症治疗的耐受性。对于年老体弱,又有多种基础病的晚期癌症患者,身体内部情况本就不稳定,硬是接受治疗,只会徒添痛苦。
3、经济太过勉强
好的治疗与医药支出成正比,家庭经济情况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对于部分需要进行放化疗、靶向药治疗的患者,可能存在进口药物 尚不在医保覆盖范围,这个时候自费部分会让不少人感到吃力。针对癌症晚期,继续治疗已无更多见效的时候,若无视家庭情况,只想着“放手一搏”,后果很可能得不偿失。
必须说明的是,“不治疗”不代表消极对待,让患者自生自灭。对于医学治疗显然无效的患者,应鼓励他们尽量进食、适量活动、保持体内正常细胞的活性,与癌症斗争,延长寿命。抗癌治疗并不代表只能通过医学手段治疗,治癌的目的不是彻底杀灭癌细胞,而是尽量延长患者生命质量。
三、治癌,应以人为本
1.攻击性治疗或适得其反
我国知名中医肿瘤临床专家李忠教授指出,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手术、放疗、化疗等攻击性手段只是暂时杀灭表面上的癌细胞,无法进一步改变患者内部“癌症环境”。一味的过度治疗,比癌症本身更可怕!
他还举出临床上遇到过的真实案例,如肝癌合并肝硬化腹水、黄疸仍然手术和化疗药物介入,导致肝功能衰竭而死;肺癌肺气肿淋巴转移,肺叶切除后再化疗,患者呼吸衰竭更加严重和痛苦;白细胞过低仍然坚持高强度化疗,患者骨髓衰竭合并感染高热而死亡等情况。
因此他建议,应让癌症患者学会与癌症“和平共处”,“带癌生存”不仅是可能,也正是目前临床医学所推广的方案。
让癌症患者与癌症“和平共处”,才是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观念。带癌生存不仅是可能,也正是目前临床医学所推广的方案。
2.姑息治疗或生存率更高
姑息治疗是一种以病人/家属/照护者为中心的医疗保健,注重对痛苦症状的优化管理,同时根据病人/家属/照护者的需要、价值观、信仰和文化,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和精神关怀。
李忠教授列举了姑息治疗的案例——美国波士顿癌症研究院曾对917名晚期癌症患者进行攻击性治疗和姑息性治疗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选择攻击性治疗的患者其生存时间比姑息治疗者还要短,其死亡率比后者还要高出60%。
研究者发现,选择攻击性治疗的患者他们只知道要杀死体内的癌细胞,但在强治疗下,正常细胞也同样被“一举歼灭”。最后,很多患者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攻击性治疗引起的并发症。而姑息性治疗,看似没有实质性治疗,仅给予患者症状的一些缓解,虽然无法消灭癌细胞,但却也保证的正常细胞的存活,效果反而优于前者。
姑息治疗,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从“人性”出发,通过积极的干预手段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让患者更舒适、更有尊严地走好生命最后一程。
综合专家观点,治癌应“以人为本”,治疗目的是控制和减小癌症对生命的危害,而非不顾患者实际,一味追求消灭癌细胞。在抗癌的同时,不忘姑息支持、生命关怀,打击癌细胞重要,但对患者“心、灵、社”的治愈也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