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青埔全区增额容积遭疑图利

桃园市青埔特定区全区画为增额容积开发范围,遭质疑图利建商,桃园市都发局否认,并指有建商还认为鉴价过高。(赖佑维摄)

桃园市政府2年前将青埔特定区全区画为增额容积开发范围,让建商以缴代金方式取得容积奖励。国民党中央委员史硕仁质疑,桃园其他车站都是以500公尺半径为范围,独有青埔画为全区,根本是图利建商,呼吁新市府应更改政策。

桃园市都市发展局表示,青埔特定区全区画入增额容积,是因为特定区内有大园高中、高铁、青埔国际棒球场3个机捷站,还有高铁桃园站,若各自画设500公尺半径与实际需求有落差,经过讨论后,才将全区纳入增额容积,且也经过桃园市都委会审议。

史硕仁指出,其他县市的类似都市计划都是以半径150到300公尺为开发范围,桃园市500公尺已经是全国之先,而前市府曾说其他车站的半径500公尺仅是参考,且增额容积扩大到全青埔特定区已经过桃园市都委会同意,但若按照此逻辑,是否全台北市也可以提供「增额容积」。

史硕仁又说,过去建案若要盖更高、更大,取得容积奖励都是采容积转移方式,但青埔因为公共设施采完全征收,建商因此无法容积转移,市府的「增额容积」等同是建商的大补丸,恐图利建商上百亿元。更让人联想到市府的心中只有建商,呼吁新市府一定要改变。

都发局表示,容积奖励不能超过建案基地容积基准的20%,此外建商要支付的代金还找来3家鉴价公司依照实价登录、营造成本评估,过去不少建商还认为市府鉴价过高、负担太重,不可能有图利问题。另台北、桃园不同,台北的捷运已经完工,实施增额容积时空背景不存在,而新北也是跟桃园一样作法。

都发局说,增额容积主要有助于筹措轨道开发自偿性经费,若捷运路线、车站定线,且中央通过综合规画,都会采用增额容积开发办法。若房地产景气时,每年可以挹注市府轨道基金10亿以上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