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家医成效 医改会吁加强分级医疗

家医计划今年将进入2.0时代,医改会建议政府,须加强推动分级医疗,让民众改掉身体一有小状况就直奔大医院的习惯。图为就医示意图,图中人物与新闻无关。(本报资料照片)

实施20年的健保家医计划采取的是论质计酬,即病人照顾愈好,加入计划的诊所可以得到更好的医疗给付,鼓励以照顾好病人为目标,而不是冲门诊次数;但可惜的是,民众固定到诊所就医的习惯尚未被养成,不少民众仍习惯直奔大医院看病,医改会建议政府加强推动分级医疗,不只糖尿病、肾脏病,在更多的疾病上也应导入论质计酬作法,才能走向前瞻性的给付方式。

健保总额面临改革时机,医界期盼能将总额上限制改为目标制,当点值低于一定标准,就以公务预算拨补。民团则认为点值不等同品质,论质、论人计酬才能避免「民众越健康,医院收入越少」的窘境。

医改会执行长林雅惠指出,卫生署时代,医疗品质委员会就已提过论质、论人计酬的给付方式,因论量计酬,说白了就是服务量乘以服务单价,当单价固定,量越多,医疗院所收入就越高。

林雅惠表示,论量计酬之会产生「民众越健康,医院赚越少」的窘境,在这样的制度之下,会诱导医疗服务提供者只想冲高服务量,导致不必要的服务产生。因此,才有专家提出论质、论人计酬,提供一个额度费用,若疾病控制得好,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实质支出少,利润就变高,有助引导把病人照顾得更好。

实施20年的健保家医计划采取的即是论质计酬,但林雅惠表示,这项计划过去成效并不好,原因是民众固定就诊习惯未被养成,跨院所、跨层级就医情形仍严重,或许这是民众对诊所缺乏信任,影响到政府推动论质计酬的用意。

林雅惠建议政府,须加强推动分级医疗,并且要扩大推动论质计酬到其他疾病上,如此一来,未来若真废除总额上限制,才有机会透过前瞻性给付方式,减少就医冲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