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升息 基础建设突破重围
野村全球基础建设大未来基金经理人高君逸表示,通膨问题不容忽视且为全球央行棘手任务,然而,绝大多数基础建设资产具有市场垄断特性,意味着需求弹性较低,企业比较容易将通膨透过提高费率的方式转嫁给客户。
此外,欧美受政策扶持的基础设施,如水力、能源、电网及收费公路等,通常允许费率随着通膨上升而提高,这类标的除了维持毛利率的能力良好外,通膨压力反而易于转化为毛利率上修助力。因此,在通膨高涨期间,基础建设类股通常能有优于大盘的表现。
联邦投信行销企划处副总陈慧蓉表示,为重振疫后经济,各国政府积极将基础建设列为政策加码重点,投资机会也随之浮现,投资人可留意布局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基础建设类股目前平均股利率约3.53%,明显高于全球股市平均约2.24%、美股约1.7%。
美盛凯利基础建设价值基金经理人尼克.兰利表示,总体经济面临众多不确定性,基础建设产业的获利、股利和现金流量的可预测性较高,预期将持续展现防御优势。
放眼中长期,为达到2050年净零碳排放目标,尼克.兰利预期全球未来25~30年期间,必须投入数十兆美元的资本投资,大幅兴建或翻修现有的基础建设,将为基础建设产业带来长期顺风,建议可列为长期资产配置一环。
永丰投信指出,2021年开始,全球进入大基建时代,美国推出2,500亿美元的数位转型、电动车、智慧运输推动计划,大陆提出10兆人民币用于5G基地台、充电桩等新基建政策,欧盟则有400亿欧元的全球门户投资计划,将数位经济、新能源推动摆在重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