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成长为真正的演员 需要突破怎样的瓶颈
杨淋竣
五一档中,20岁的张子枫主演了《秘密访客》,与郭富城、段奕宏等老牌演员精彩飙戏。而就在不久前的清明档热门电影《我的姐姐》中,她也独挑大梁,用超越年龄的演技征服观众。
属于张子枫的时代是否即将来临,也许还得靠更多优质作品说话。她所受到的来自大众的赞赏,倒也可谓名副其实:五岁出道,不到八岁就出演了《唐山大地震》并获得百花奖最佳新人奖,之后在《唐人街探案》《小别离》《快把我哥带走》等影视剧中不断磨练演技,到如今除了主演《我的姐姐》《秘密访客》,还有主演的《再见,少年》《盛夏未来》等影片待与观众见面——她身上的“童星”标签渐渐被“天生的演员”所取代。
张子枫的蜕变,一时间令人不禁想起记忆深处曾经风光无限的太多童星。而他们之中,为何如张子枫般在转型为演员的道路上脱颖而出的寥寥无几?
尽管头顶光环已久,大多数童星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
中外影视界年少成名的孩子不少,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备受赞誉、羡慕,不论外形、表演还是表现力,都比普通孩子更胜一筹。国内如80后童星杨幂、舒畅、李小璐、释小龙、曹骏、关凌,90后童星郝邵文、王莎莎、张一山、杨紫、尤浩然、关晓彤、徐娇、张雪迎、宋祖儿、李兰迪、吴磊,00后童星张子枫、易烊千玺、赵今麦、胡先煦,国外如娜塔莉·波特曼、麦考利·卡尔金、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克里斯汀·斯图尔特、艾玛·沃特森、达科塔·范宁、西尔莎·罗南,光是这些名字便唤起了多少人的童年记忆。少年成名的光环和标签一直跟随在这些童星身后,长大成人后,他们中的小部分或许能延续童年星光,但大部分似乎难逃归于平淡的魔咒。
童星有压力吗?当然有。从童年开始早出晚归奔波于大小剧组,苦练琴棋书画、舞刀弄剑,成长过程中不仅要接受演技的挑战,市场的洗礼,同时还需面对“后浪”来袭——因为起点高,他们面临比普通演员更大的关注压力。
即便童年时积累了一定的行业经验与资源,童星们的发展现状却远没有大众想象中乐观,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的占大多数。
一方面,一部分童星不温不火甚至无戏可拍,即使有作品播出,也很快石沉大海。今年3月份,20多年前曾红遍大江南北的功夫小子释小龙主演的电影《燕赤霞猎妖传》登陆院线,首日票房仅1.7万,上映不到一天就因票房惨淡而提前转移到网络平台播映。记忆中胖嘟嘟的郝邵文在影视剧中总是戴着小墨镜,憨态十足又古灵精怪,与释小龙组成的童星组合成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出道即巅峰,之后郝邵文因学业不顺等原因淡出演艺圈,毕业后才开始复出拍戏,但也只能演一些小角色。同样也是家喻户晓的童星,关凌在《我爱我家》中饰演乐观又幽默的贾圆圆,剧中,她充分展现自己的聪颖和顽皮,塑造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北京小姑娘。如今关凌已经长大,我们偶尔还能在荧屏上看到她的身影,但也仅限于真人秀等综艺节目,她几乎没有再涉足影视剧。而像出演过《家有儿女》的尤浩然、出演过《长江七号》的徐娇等,则在成年之后再无代表作品。
另一方面,相比被动“淘汰”,部分童星主动选择做回“普通人”。提到90后的童年影视剧,《快乐星球》榜上有名。剧中多少人心目中的“童年男神”丁凯乐(李瑞)成名后没有继续从事演艺事业,本科毕业后前往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深造,后在某公司国际合作部工作;“多面体”邢凯轩日后则专心学业,开启了学霸模式成功保研北大。曾在《春天后母心》中饰演陈妞的叶子,与戏骨刘雪华搭戏,没有丝毫胆怯,彼时已是峨眉电影制片厂签约演员的她,日后却选择放下童星光环,一门心思考学,最终被清华大学录取。还有初代“国民闺女”小婉君金铭,万里挑一,几乎饰演了琼瑶剧中适合她年龄的所有角色,甚至在拍《还珠格格》时琼瑶还想为她专门写一个角色。事业巅峰,金铭推掉所有的戏,考上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自此也阻隔掉了自己的演艺事业。
那些依然活跃在荧屏银幕上的童星呢?他们在市场选择中艰难前行。
一部分童星曝光度挺高,影视剧邀约不断,但真正能让人记得住的角色却少之又少。今年在影视剧中挑大梁的童星出身演员不在少数,可惜大多在这片互联网深海中没有激起什么涟漪。李兰迪主演的青春偶像剧《别想打扰我学习》豆瓣评分5.6,网友评论剧情尴尬,女主性格设定不讨喜等。赵今麦主演的奇幻古装剧《玲珑》被吐槽情节一头雾水。国民弟弟吴磊主演的古装剧《长歌行》尽管热议度之高,但历史情节内容却被人诟病抹黑唐朝。“国民闺女”关晓彤年初主演的古装爱情剧《我就是这般女子》则被批“人物没有灵魂,观众难以共情”。看来想要获得观众的认可,仅仅“看上去很美”还不够,必须得有更高层次的审美追求。这个行业不缺一夜爆红的案例,部分童星面对自身资源过剩,过于焦虑的外化反而是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而顺应潮流趋势。
流量是最脆弱的泡沫,抛开这些,真正成功或者说能独挡一面的童星,位于金字塔尖。他们最大限度地尊重表演的本性,以创作者的姿态对待每一部作品。比较成功的比如张子枫、易烊千玺、文淇等。今年有四部电影上映的“国民妹妹”张子枫似乎是当下童星中最出挑的一位,这四部电影内容跨度之大,涵盖文艺片、青春片、悬疑片,对于她的演技是不小的挑战。虽然身为00后,但张子枫已积攒了不少好口碑作品,《唐山大地震》中的小方登冷静得让人可怜,《唐人街探案》中的思诺心思缜密、眼神让人背脊发凉,《你好,之华》中的少女之华和飒然,一个腼腆善良,一个活泼机灵,这些角色不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还获得了专业电影节展的认可。就目前的银幕作品表现和票房成绩来看,张子枫已然甩开很多童星遥遥领先了。
今年报考了中戏的文淇比张子枫还要小两岁,常常被拿来与张子枫作比较。在《嘉年华》等作品中,她表现出了超出年龄经验的演技,即使不能从生活经验里寻找支点,她也以一个体验者的姿态让自己完全沉浸到故事里,游走在角色情感里,展现出了最松弛、最自然的状态。对于刚站在起跑线上的演员来说,遇到好导演、好剧本可遇而不可求,文淇抓住了这个机会,充分释放自己的表演天赋。
同样也是童星出道的易烊千玺,现在已然是娱乐圈的“顶流”了。童年时事业重心基本在唱跳领域,13岁加入TFBOYS正式出道,那时候的他是组合里最没存在感的那个。或许是他超出同龄人的成熟——沉稳、隐忍、克制、自律,促成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抓住任何生活中的经验和感受,让他修炼出自己的能力。2019年,易烊千玺主演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带给了我们少年的惊艳,虽然他的台词功底还略显薄弱,可以听出明显的“口哨音”,不过从剧中他每一个眼神、每一次情绪爆发,都能看出他融入角色的努力,导演曹盾评价“他有成为一个大材的可能性,这其中包含专业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没过多久,易烊千玺就向观众交付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由他担任主演之一的电影《少年的你》上映后随即口碑与票房双双高企,演员完全把人物孤独、无奈但又热烈的情感释放了出来,让观众产生了共鸣。易烊千玺颠覆了观众以往对于偶像明星的认知,没有粉饰和华丽的镜头,他剃了平头,素颜上镜,在拍一场打戏的时候,脸上被扇了十多下,只为尽可能还原电影人物和不完美的青春。前段时间,易烊千玺主演的《送你一朵小红花》上映,让进入影院的观众再次看到他的进步与成长,他也由此确实担起新生代实力演员的称号。
衡量一个好演员的标准,从来不是流量或曝光度,归根到底还是得回到表演本身,不是取悦市场、取悦粉丝,而是学会“取悦自己”。
童星转型之路为何如此困难,“童年滤镜”的束缚仅仅是原因之一
去年在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第二季中,童星出身的曹骏得到了垫底的市场评级分数,他在节目中对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演员产生了怀疑,也让“童星转型难”成为话题焦点。童星转型尤其是向实力派转型,为何如此困难?
第一,童年滤镜下,童星往往被迫沉溺于过往的形象中,观众无法接受他们长大后的变化。
回顾童星的媒介形象,观众对他们的认识从童年的“可爱”“古灵精怪”,到成年之后的“长残”“发胖”“雷人”等,不可谓不残酷。杨紫就曾坦言长相对她演艺生涯造成的困扰。因饰演《哈利·波特》而全球闻名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长大后也一度因身高和长相问题被媒体和公众嘲讽。张一山饰演的《家有儿女》中的刘星是一个调皮捣蛋却机灵生动的孩子,演员眼神中透露出的灵光和肢体动作都像是本色出演。但到了第三部、第四部,长大了的张一山长相和声线都发生了变化,与观众想象和期待中的刘星不符,导致这部剧在观众心里大打折扣,也撕毁了观众的童年滤镜。童年时的释小龙曾凭借“功夫小子”名号闯荡江湖,年纪小小却一脸英气,武术功夫也干净利落,与童星郝邵文一起,用他们的天真烂漫带给观众无数欢乐。由于童年形象的记忆点过于深刻,成年后的释小龙回归大众视野,却被观众吐槽体型和长相。因《武林外传》中莫小贝一角而被人熟知的童星王莎莎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去年她主演的偶像剧《爱上邻家主厨》一方面因自身颜值而遭到嘲讽,网友认为她不适合演偶像剧,另一方面有网友评论称她饰演的莫小贝太过深入人心,导致好多镜头中还能看到小贝的影子。
第二,在这个粉丝经济主导的时代,童星如若没有观众买单就会面临被市场抛弃的局面。
粉丝经济是依托于粉丝与偶像两方关系的经营性创收行为,换言之,想要产生粉丝经济,偶像必须有粉丝基础。比如,在《演员请就位》第二季中,节目组增加了40位业内知名制片人为演员进行市场评级的环节,在第一期节目中,实力派演员马苏、倪虹洁被划到第三级“B级”,而“A级”则更多是当红流量小生,这样的评级让网友炸开了锅,殊不知这才是影视资本逻辑里的“人间真实”。因此,童星虽然有国民度,但大部分并没有形成固定且大量的持续性粉丝互动关系,没有形成偶像与粉丝间的创收架构,这对于绝大多数资方来说相当于无金可淘,自然不会对此类童星投入过多关注。当市场上的好制作、好剧本被挑得所剩无几,他们已没有选择的余地,剧本和角色留给自己发挥的空间不多,施展技艺的舞台也不大,于是只能在一个没有粉丝经济就没有资本进驻、没有资本运作就没有粉丝基础的怪圈中打转。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年行业呼吁内容为王的创作导向,唯流量、唯IP的风气得到一定的抑制,为发掘更多好演员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倒是给正碰上这个风口的张子枫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第三,急于接流量剧本提高曝光度,但忽略了作品内容本身,导致优质作品不多。
前几年,流量+IP的组合方式成为影视行业大热的标配,一部影视作品有没有市场前景,不是看作品本身的品质,而是有没有流量明星出演,有没有网络大IP加持。这套组合拳确实在市场上激起了一片浪花,从而也刺激一大批场外资本流入,掀起流量IP剧的高潮。在市场高烧的情况下,演员们纷纷涌进来想要提高自身曝光度无可厚非,之前就有过成功案例。很长一段时间,观众对杨紫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家有儿女》的小雪,尽管中间她也曾参演口碑极佳的《战长沙》——这部剧让人们看到她演戏的灵气。但直到出演超级IP改编剧《青云志》,杨紫才算得上再次活跃在大众眼前,这恰好赶上了影视IP改编的高潮。随后,她又相继出演了不少IP剧,大热的比如《香蜜沉沉烬如霜》《亲爱的,热爱的》。杨紫吃着流量+IP的红利渐渐摆脱了“小雪”的影子,但剧有热度是一回事,口碑和质量又是另一回事。目前来看,杨紫的流量转型似乎是成功的,但最近两三年,流量+IP的组合几乎走到尽头,流量带不动IP,IP也再难捧红流量,究其原因必然是其忽略了艺术创作规律,忽略了作品内容和质量,这种单一模式生产出来的泡沫终究会被戳破。可想而知,今后杨紫必然会再次面临转型的挑战。同是童星出身的杨幂,身为85后女演员代表,吃到了流量时代的第一波红利,随之也成为天价片酬、粉丝经济、IP烂剧等影视乱象的靶子,一度被自己的粉丝“教育”不要接烂戏,要做好演员。如今不少童星出镜频率不低,如李兰迪出演了《别想打扰我学习》《梦回》,赵今麦出演了《初恋那件小事》《玲珑》,宋祖儿出演了《上古密约》《九州缥缈录》,张雪迎出演了《泡沫之夏》,但效果并不理想,大量快餐剧或将导致其演技程式化,最后失信于粉丝,形象逐渐贬值。
童星如何转型才能延续星途,最终都落到创作和表演这件事上
童星如何转型才能获得成功,本没有一个可套用的公式,这涉及到资本环境、社会发展、家庭背景、个人修炼等方面,甚至还有一部分运气。如果从成功的案例上找寻某些共同的特质,或许可以从这些角度对上述命题做一个回答。
首先,找准方向和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仍以参加《演员请就位》的曹骏为例,市场评级垫底之后,他又因扮演许仙得到了评委和网友们的认可,获得 “年度弹幕热议演员”,实现戏剧性的翻转;年初,王莎莎在《山海情》中饰演了一位贫困山区的普通农妇,以完全不同于莫小贝的造型与气质受到不少网友称赞。这些都一定程度上说明观众是有鉴别力的,相反是市场或定位问题把好演员忽视了。同时,演员更不应一成不变束缚在自己的框架和模式里,特别是从小混剧组长大的童星,确实有一套能快速表演的方法和技巧,如何摆脱这种“油气”,在框架上生发出不一样的枝丫和变奏,可谓童星面临的最大挑战。做演员还是做明星,文淇的定位就非常清晰,就是要做演员。她是典型的老天爷赏饭吃,如刀的眼神,清冷的外形,超出年龄的成熟和开阔的艺术视野,她把演员当成一个职业,享受这个职业带来的生活和生命体验。不管选择什么样的定位,最终都落到创作和表演这件事上,借用安迪·沃霍尔的一句名言总结:“名声稍纵即逝,唯有艺术永恒”。
其次,甘于寂寞,能够承受落差感和阵痛期。不只是童星,如今青黄不接、严重断层的演艺圈,引发了演员的集体焦虑。不少青年演员虽参演了不少影视剧,但给观众留不下什么记忆点。断层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当下活跃在影视剧中的流量明星大多不保证创作质量,只为完成任务,而老戏骨们虽然撑起半边天,却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打破屏障的易烊千玺和张子枫给观众看到了一种可能。易烊千玺出道以来遭受过非常多的质疑,不过他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是在比较自主和独立的状态中度过的,大部分时间比较安静和沉默。张子枫也曾有过自己的阵痛期,十六七岁时没找准方向,或许也在尝试不同的风格,跑去参加巴黎时装周增加曝光率,结果造型却遭网友吐槽。好在她很快便找到了事业的支点,将自己的定位放在成为“演员”而不是成为“明星”。对于演员这份职业,张子枫表示只要能接到好戏,完全不在意流量高低。为了体验和揣摩《我的姐姐》中“姐姐”这个角色的职业和性格,她剪掉长发,并提出到医院实习提前适应角色。可以说,她的用心演绎成为该电影出圈的重要因素之一。找到职业的支点和定位,在寂寞和阵痛中吸取能量,这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此外,公众应该对童星更加包容。其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长相、身材、声线发生的一定变化,然而,当长大了的童星的媒介形象不符合大众期待时,公众就会变得十分苛刻。这种对童星的错位认知,让“咖位”越大的童星转型越难,他们身上的标签和形象往往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这种时候,需要观众放下他们还是小孩子的成见,真正接受他们的演员身份,和他们一起拥抱未来的各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