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怎样的民族主义

中新社资料照)

美国谁也领导不了,美国只能领导自己。日本谁也领导不了,有时日本连自己都无法领导。中国谁也不想领导,中国只想领导自己。」这段话出自20多年前大陆1本畅销书《中国可以说不》,书中很有名的一段话。现在若出自大陆的外交官口中,也不会令人觉得惊讶。从愤青的必读书杨洁篪的「中国人不吃这一套」,30年看似一脉相承,但其中思维与格局也发生一些转变。

许多学者至今仍认为中国民族主义就是百年耻辱历史记忆,对世界缺乏客观理解的非理性反应,是义和团式的仇外盲动,是自卑情结的心理防卫。过去也许很长一段时间是如此,也部分沉淀成为中国民族主义的底色。但随着中国打开国门40多年,与全世界密切交往,中国的民族主义正在产生变化

就像美国学者杜尼(Daniel Deudney)所说,与其说美国赢得了冷战,不如说是苏联败给了自己。他指出,导致苏联瓦解的不是乔治华盛顿和亚当斯密,而是约翰蓝侬牛仔裤。资讯封闭和物质匮乏的苏联青年欣羡西方生活和流行文化知识分子拥抱全球主义与人文主义。但西方的主流媒体政客从来都不愿承认或根本无视这个事实,他们心中只有善恶二分的对立世界,是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理念打败专制共产主义,自由民主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至此世界历史来到终点。这套思维与操作同样运用在对付现在的中共,他们相信同样的套路可以再打赢一场冷战。

东欧共产政权垮台、苏联帝国瓦解,这些地区以为会迎来西方的支持、和解与尊重,结果是北约东扩挤压战略空间;以自由经济之名搜刮分赃国家资产;对国家政治转型指手画脚。社会紊乱、民生凋敝,因此刺激出民族主义领袖。西方还是没学到教训

西方像是一只教鸭子飞行的乌鸦,高高在上,自认站在道德制高点,对不同的文化与社会发展指点江山。而且所谓的普世价值常常出现为政治服务的双重标准,西方国家有选择性地介入与指责,西方媒体也常常牺牲中立,以有色眼镜看待中国。

近代中国受到列强欺凌,也深刻反思过,甚至在民国初年还不少文人主张「全盘西化」。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派遣大量留学生前往西方国家。但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与西方世界接触的密切,挫折感却与日俱增。这就好似穷孩子透过努力力争上游的故事:当他贫穷被嫌弃没钱,他努力赚钱;等到有钱了,被嫌没文化;等到有知识了,被嫌没品味;等到有品味了,被嫌弃没道德、出身低、血统差等等什么都来了。西方不自觉地为中国的民族主义不断地打鸡血,而以为中国的民族主义还只是义和团式的叫嚣。

许多大陆留学生之间都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出国更爱国」。许多原本怀抱对西方憧憬美梦的留学生,发现西方的媒体也不尽公平,对于亚洲无知且充满偏见。近年来西方的民粹与排外风潮,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后对华人亚裔的攻击与歧视更加严重,大批学子发现西方尤其是美国已非久留之地,发展机会又不如国内,纷纷打道回府。这些在不同体制与文化生活过的留学生,对于大陆的民族主义会注入更多的理性成分。

中国不可能也不应该没有民族主义,问题是中国需要怎样的民族主义。中国来到一个新时刻,必须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中国与世界,正视中国的不足与短板重温传统文化价值,建立自己的文化内核。有了自己的文化内涵,就会清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与发展道路,不再随着外部世界的变化与刺激而有冲动随机的反应,到此境界,中国的民族主义才会是凝聚民族力量的共识与民族复兴的基石。(作者为大学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