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款压垮了企业:法治才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法是什么?是高于任何行政权的公约。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仅民企与国企是平等的,财政与行政管理者,在法律的面前与小老板们也是平等。

人们谈论市场经济,总以为那可以自由泛滥、不受约束,为所欲为,计划经济才是秩序,这是知识点上的问题偏差。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不是有没有计划,什么经济体又没 计划?家庭主妇上街买个菜都有计划,何况超维复杂的经济运行过程?

不同之处在于,计划的执行方式,一是人,一是法;法治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中国的市场中又发生了什么?

发生了大量的拖欠款,不仅仅是民企对民企的拖欠,头部企业对中小微企业的拖欠,也普遍存在着地方与国企对民企的拖欠,而且长期得不到解决。这是对市场信用的破坏,也是对法治经济的破坏。

如果是企业之间的拖欠,可以依据合同起诉,虽然这对大多数案例而言,都是劳民伤财的过程,但还是在法治的框架下。如果是地方财政的拖欠,这事就左右为难了,就算胜诉,也难执行。

去年成立了民营经济的专管局,即民营经济发展管理局,成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地方与国企的拖欠款;这是不是曙光?其实,这本身就有问题,拖欠款是严重违约,怎么还要再设一个局才能处理?甚至还要多个局一起来协调才能解决问题?那还要法干什么?市场经济要依赖行政权,又怎么可能建立起信用体系?建立起法治经济?

税收就完全没有这种问题。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执行力超级强大,逃税就别想了;如果不能按时交税,完全不需要什么法院审判,直接扣罚,欠税方最好的选择是拼了命也要把税补上。如果清理拖欠款有税局的风范,相信不用再折腾十年八年了,一个月全解决了。

也许,社会需要一种体谅,是不是大环境不好,缺少资金,从而造成了大面积的拖欠款发生?这当然不是理由,市场信用链断了,只会进一步丧失流动性,降低资金效率;实际情况是市场不差钱,企业却是另一番景象,一方面是拖欠款得不到解决,另一方面政策又鼓励贷款,很多中小微企业应收款回不来,只好贷款,用预期的利润换取生命周期,等于是在给银行打工,利润转换成了银行利息;这更像是一个悖论,有钱不去清理拖欠款,却把企业推向银行承担利息。

在世界最赚钱的五十强企业中,除了湾湾的台积电,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入围的是四家国有银行。

拖欠款的普遍存在,打断了市场的信用链,一个信用不足的市场,当然会出现流动性陷阱。

仅此一条,也难以唤起民营经济的信心。

给中小微企业的朋友一个忠告:市场是残酷的,在一个需求不足的大环境中,一定要不遗余力地修复负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