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建立采购台湾水果平准基金

台东县长黄健庭6月利用到福建参加海峡论坛的机会,销售台东凤梨,获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允诺采购500吨凤梨,让农民松了一口气。(本报系资料照片)

受天候高温少雨因素影响,今年水果品质特好,而且丰产,香蕉、凤梨、芒果、芭乐、木瓜、火龙果等果品满坑满谷,内销市场胃纳原本有限,外销亦不顺畅,以致价格惨跌。情况最坏时,果农纷纷发出「一串香蕉不值一个茶叶蛋」、「一箱凤梨换不到一个便当」的哀叹;果农困境演成重大的社会及政治问题。农政单位未能事先作好产销协调规画,实难脱责任,不能一味推给天候因素。

有部分人士归咎大陆,说陆方刚在年初公布《惠台31条》,此刻反倒停止采购台果,完全无视于台湾农民困境云云。这种有伤台湾民心的话越传越广,一时相当不利于两岸民间交流关系。但近来披露的事实显示,所谓大陆停止采购台果之说,根本是误传。台湾水果质优,广受大陆消费者青睐;特别是释迦、黑珍珠莲雾、大蜜枣、牛奶芭乐等特色果品,在大陆市场买气不衰,陆方果商订单未断,亦有利可图。

大宗果品则比较困难,以香蕉和凤梨为例,大陆自身产能也很大,能容纳台湾产品的空间本来就有限,尤其大陆南方今年亦是高温少雨,香蕉产量同样供过于求。今年台蕉销陆数量减少,原因在此,加上陆蕉品质不输台蕉,大陆消费者不是非吃台蕉不可。而且两岸关系恶化,大陆官员无意再玩公款采购的「香蕉政治」戏码,也是重要因素。

至于凤梨,台产「金钻」品种在大陆仍有较优评价,销陆业务持续不断。比较特殊的案例是绿营主政的屏东县,自去年起即通过外资大超市在大陆各地分店摆售。这个销售渠道至今仍畅通,背后自有大陆官方的默许;惟无法有效去化今年台湾凤梨的过剩产量。

表现更佳的是蓝营主政的台东县。县长黄健庭最近亲自到大陆推销县产金钻凤梨,先在海峡论坛场合获福建省政府应允采购500吨;又获江苏无锡市订单,且首批16.8吨已于本月初运到无锡,其产地收购价达每公斤台币25元,是当前台产凤梨外销最高价。

除此之外,今年大陆南北各地水果展销会上,台产凤梨亦频频现身,俨然台果销陆主打产品。据陆媒报导,今年台产凤梨销陆总量估计将显著超过3万吨,而去年只有2万吨。

总的看来,大陆消费者对台湾水果仍有一定程度的喜好与支持,只是因为两岸关系恶化,致采购台果活动不再受大陆官方公开鼓吹,而且大陆订单对产销单位的选择性非常强,政策考量成分很重。果农对大陆订单大都带着打带跑心态,不敢依托大陆订单生产。

为建立长期伙伴关系,陆方实有必要建立制度化的采购机制,让台湾果农有所寄望。最合宜的机制是建立采购台果平准基金,由大陆官方、两岸果商、在陆台商协会共同出资组成基金,而于台湾主要水果产品价位跌破一定水平(如成本价),即刻启动对台采购机制,以撑持相关果品行情。

这基金不是救济性的,而须具备业务自偿功能,俾争取合理利润,使自身得以永续运营。为此,基金管理阶层应非常熟悉两岸果品市场供需,深知从台湾采购的果品,可以精准投放到有销路的大陆特定省市,不必贱价乱抛售。这才是基金可大可久的运作之道。

附带一提的是,两岸果品市场供需态势,也是台湾官方必需尽速补强的功课。民进党再度执政后,其农政单位相当轻忽大陆农产品市况,因而其所作的农业产销规画,常易受大陆市场变数冲击。

今年上半年台湾「果贱伤农」,有局部原因,是来自农政单位对大陆同样供过于求的市况,未及早掌握及事前应对。要是农政单位勤于研究大陆,且能尽早提出预警,台湾果农损失应会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