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坚持和平统一 让台湾人感受善意

报社

大陆政协主席汪洋在纪念台湾光复75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延续了陆方今年以来日益严厉的对台基调,重申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讲出「仁至义尽」、「地动山摇」、「恶有恶报」、「身败名裂」等硬话。不久前汪洋还说「两岸和平统一水到渠成」,如今却表露不安的负面情绪。

北京对两岸情势的不安感,源于政治分歧迄今无解,台湾社会对中国人认同度逐渐下降,更重要是近期民进党政府对外路线,令北京认为台湾已沦为美国棋子,无论是「面子」还是「里子」都是重大挫折。大陆领导人提出「两个百年」蓝图,明年即将达到「第一个百年」里程碑,怎能容许台湾问题久拖不决,甚至愈拖愈被动、愈失控

因此,无论是近期大陆高层的讲话,还是大陆军方、安全系统战争意味言行,再结合大陆草根舆论一片要求「武统」的呼声,对台压力一波强过一波,很难不令人归零思考,大陆对台政策是否进入放弃「和平统一」的转折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起源于对毛时代「解放台湾」政策的检讨和调整,实际上成为有血有肉的政策,还要从邓小平时代算起。和平统一并非简单站在「武统」对立面,而是镶嵌在文革后中国大陆整个内外路线的历史性转向之中。大陆对台实行和平统一,对外采行和平发展,为的是赢得「战略机遇期」,引进包括港、台在内的西方资本和技术,辅以对内休养生息、放水养鱼,才有了改革开放40年来大陆的经济奇迹

由此可见,当时的大陆愿意以和平统一,去面对和处理一个意识形态、政经制度、生活方式截然不同,且处敌对状态的台湾,其实是大陆面对整个世界的基本态度,台湾只是其中一环。

如今的大陆实行市场经济、与世界融为一体,除了一党制的政治架构以外,大陆和台湾以及西方各国的差异较40年前大幅缩小,甚至很多方面逐渐趋同。而大陆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了自身国力军力,更巩固了统治正当性,这不得不说是和平统一、和平发展的胜利和成就。

换言之,评判大陆「和平统一」是否成功,并不意味着要把两岸是否已经完全实现统一当做唯一标准,而是要从更宏大的面向来评判。

1949年以来的70多年间,两岸先后实现现代化,相继创造出令国际舆论刮目相看的发展奇迹,也各自探索出获得内部民意高度认同的治理体系,这为两岸今后的经济社会融合乃至心灵契合,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也大大降低了两岸最终实现统一的成本和代价。对比南北韩之间悬殊的社会条件,这难道不是和平统一的最大功绩、最显著效果吗?

人们常常议论,习近平有雄心在毛泽东、邓小平之后开创一个属于他的崭新时代。那么,结合近期大陆出现的各种疑似「武统」转向,新时代「和平统一」是否会改变?如果改变会往什么方向改变?

这个问题可以从习近平赴广东、深圳「新南巡」讲话找到答案。习近平表示,大陆要全面扩大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澄清了外界对「国内大循环是闭关锁国」的误解。可见,习近平带领大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从世界经济的「引擎」变为「火车头」,必然是对邓小平时代和平发展路线的继承,大陆仍然需要和平的内、外部环境

相较于过去大陆的改革开放,是依靠低成本、大规模的资源、市场要素,今天大陆继续改革开放、引领经济全球化,唯有制度、科技、创新能力等要素才能续写成功。而包括民主法治、高效清廉在内的制度要素又是其中的根本,大陆能否以制度要素吸引全世界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同文同种的台湾就是第一颗「试金石」,而这又与「和平统一」紧紧联系到了一起。

「和平统一」让大陆初步完成现代化社会建设,台湾也从中获取和平红利,这是「上半场」的丰功伟绩,到了「下半场」,其历史使命应是提升大陆自身制度要素的吸引力。台湾对大陆制度的接受度愈高、疑虑感越低,两岸就离和平统一与中华民族复兴目标愈近。

北京需了解,当台湾在两岸硬实力格局中沦为弱势一方时,台湾社会对大陆的负面观感,或对西方社会的亲近,只是对大陆的制度还存有疑虑,但「中华」仍是多数台湾人心所向往,没有必要动辄上纲上线到「民族大义」,反之只会让两岸心理距离更加疏远,更会让和平统一「上半场」积累的基础毁于一旦。

如果大陆对自身深化改革开放有信心,那就应该对和平统一更有信心,时间在大陆这一边。过去一段时间,民进党政府已经为莽撞抗中联美制中的错误路线尝到了苦头、付出了代价,蔡政府已经放软,大陆就应自信正面回应。善用台湾根深蒂固的「中华」元素,有时一个转念就能让所有台湾人感受到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