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减税降费 精准照顾中小微企业

旺报社评

大陆总理李克强在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白指出今年大陆经济工作重心在于「稳」,通篇报告稳字出现76次。无论在经济、金融或就业,稳都是最高指导原则,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出的基调脉络一致。两会推出高于市场预期的5.5%经济成长目标,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情势,北京需严阵以待,不能松懈。

刺激消费与投资

因此,积极的财政、宽松的货币,将是北京两大政策工具。撇除年前已大动作调降各种利率的货币政策不谈,就财政政策而言,今年大陆整体财政支出预计成长8.4%,比经济成长目标多出近3%。其中,为支持地方发展、带动民间投资,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高达近10兆人民币,除较去年增加约1.5兆人民币外,18%的年增率,是自2012年以来最大增幅。今年预拟安排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达3.65兆人民币,与2020年历史新高的3.75兆人民币相去不远。在强烈经济逆风吹拂下,财政政策的力道逐渐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积极财政政策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全面实施,开始出现一些变化。最明显的改变是突出「减税降费」,参杂溶入更多市场元素。也就是说,透过大幅减轻企业及个人负担,提供市场诱因,来刺激消费与投资。李克强宣示今年减税降费规模将在去年1兆人民币的基础上再成长1.5倍,而且只增不减。今年也将采行新的组合式税费,大举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让减税降费的作用与功效可以彻底发挥。

过去,大陆在财政资源分配上,习惯由政府来全面主导,不管是公共预算支出或是发债规模,都由政府来指定与发配。自2015年全面启动供给侧改革以来,各级政府开始重视如何降低企业成本、诱发企业投资,减税降费也慢慢走入财政政策核心。根据大陆财政部统计,自2016年累计至今,整体减税降费规模已超过8.6兆人民币。这个调整方向是对的,1980年代美国雷根政府轻税简政,就是透过大幅减税刺激工作及储蓄诱因、简化税政降低征纳困扰,这已经充分证明可以激发企业及个人的活力,并带动经济成长。

就如同李克强多次在公开场合所强调,减税降费是放水养鱼、涵养税源的过程。企业税率愈轻,就愈有意愿投入生产,而生产愈多,获利就有机会水涨船高。企业赚愈多就愈能贡献税收,国家财政收入自然跟着丰厚。这也是拉弗曲线概念,税率提高,不代表总税收跟着增加;反而既不高也不低的均衡税率,才能创造税收极大化。

大企业少减点税

透过减税降费提高企业生产意愿,具市场经济意涵,就带动消费及投资效果而言,比由政府直接分配资源来得有效,也比较不会产生排挤效应,更符合现在大陆的发展方针。当然,从目前大陆财政收支的分配结构来看,减税降费的重要性虽日益提升,但较诸政府直接分配的规模仍有不小的差距。这意味下一次减税降费的力道可以再大一点,如此不只对拉擡经济有所帮助,更可以协助企业度过难关,稳住就业并保住民生,避免社会动荡。

另一方面,除了力道加大加重外,减税降费的对象可以再精准一点。诚如李克强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到的,近年来受疫情冲击最大、最需要政府协助的对象是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这两类市场主体几乎是整个大陆社会的缩影。中小微企业家数占整体企业比重高达95%以上,在贡献税收与提供就业方面,这两类市场主体更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尽管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如此重要,但在经营层面上不如大型企业般拥有更多资源可以因应经济下行的风险。在面对强烈经济逆风的当下,这两类市场主体更需要政策的协助与支持。政府若能在执行方面更加锁定这两类市场主体,提供不同优惠,比如采用分级分层减税降费概念,大企业少减一点,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多减一点,势必能起到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