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美国中东地区影响力式微

社评

伊朗从本土对以色列发动史无前例的武装攻击,美国总统拜登如临大敌,率领国安团队坐镇白宫战情室。从军事角度而言,这个事先预警,昭告全球的军事行动仅造成极少数人员受伤,看似一场烟火秀,却可能是中东权力结构的拐点,外溢效应波及世界秩序。

伊朗烟火秀 有外溢效应

为报复以色列本月初轰炸伊朗驻叙利亚总领事馆,造成14人死亡,其中包括伊朗伊斯兰圣城指挥官札赫迪和7名军官,伊朗13日向以色列发射了170架无人机、30枚巡弋飞弹及120枚弹道飞弹,面对以色列的先进防空系统以及美国、英国协防,伊朗的袭击尚未抵达以色列边境,就已被瓦解,这个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果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整个事件的重大意义在于,伊朗公然挑战在中东拥有绝对军事优势的以色列,而以色列总理尼坦雅胡在美国总统拜登压力下,放弃采取报复行动。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波顿表示,伊朗的军事行动代表了美国吓阻的「重大失败」,以色列与美国又决定概括承受这个结果,美国对伊朗的威慑失去作用,短期内难以恢复。

全球地缘政治正以极为吊诡的方式运转,俄罗斯、中国、伊朗与北韩被前美国国务卿庞佩奥等极端保守派视为「新邪恶轴心」,美国必须加强盟国合作,对抗这个「独裁联盟」。但为预防伊朗攻击以色列可能升高中东地区危机,国务卿布林肯第一个通话的对象是中共外交部长王毅,希望中共能扮演稳定角色,劝阻伊朗不要采取过于激进的手段。

美中战略竞争方兴未艾,美国仍视中国为最大的威胁与挑战,在伊朗问题上却必须寻求中国的协助,说明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特别是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再加上中国与伊朗保持友好关系,中方或许能发挥关键作用,美国无法漠视这个事实,也必须作出妥协。

从美国于2021年8月仓促撤出阿富汗,留下中东地区权力真空;大陆于2022年3月居中斡旋,促成沙乌地阿拉伯与伊朗恢复邦交,此消彼长,世界权力版图重新洗牌,伊朗报复以色列事件再次印证这个新现实。

美国和以色列正为其错误的决策与行动付出代价。为报复哈玛斯于去年10月7日攻击以色列造成1139人死亡,250人被俘虏,过去7个月,已有超过3万3000名阿拉伯人惨遭杀害,包括1万3800多名儿童,190万人流离失所,迦萨走廊成为人间炼狱。再加上以色列国防军多次攻击,导致国际人道救援人员伤亡,以及轰炸伊朗驻叙利亚总领事馆遭到国际社会谴责,传统上一面倒向以色列的美国也丧失道德制高点,拜登饱受抨击,因此在谴责伊朗的攻击行动时,更强力要求以色列不得以牙还牙。

美单极瓦解 重塑新秩序

伊朗与以色列可谓世仇,但忌惮以色列的军事力量,不敢直接从本土攻击以色列,过去都是透过代理人进行零星行动,这次吃了豹子胆发动直接攻击,除为了颜面与尊严外,拜登在国内及国际压力之下,不能如过去义无反顾支持以色列,以及美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式微都是关键因素。

伊朗攻击行动经过精打细算,相当节制,光是几个小时的预警时间就可看出伊朗并无意要造成重大伤害,避免以色列更激烈报复;而以色列借此展现优越军力,以及安全不容挑战的决心;美国、英国、法国也参与联防,希望以此彰显对以色列的支持,以及在中东地区不可取代的地位,大家各取所需,都可号称达到目标,让整个事情在可控制之下暂时落幕。

拜登政府外交政策仍以美中战略对抗为主轴,但乌克兰战争、中东战乱分散了美国有限战略资源,战争延宕加剧间接损害美国威信,拜登政府过度自信,以为可以同时应付多条战线,但从中东情势最新发展来看,「唯美独尊」的单极体系确定瓦解,重塑世界秩序进入关键时刻,任何区域性的冲突能升高为两大强权对抗,这是各方必须认清、回避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