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两岸硬碰硬时代迫在眉睫

社评

蓝白合破局后,赖清德民调稳固领先,选前若未出现重大变数,或显著弃保效应,赖萧配当选可能性最大。北京早已对「赖萧配」升高调门,透过国台办、外交部、国防部等发言管道,将此次选举定位为「和平与战争」、「富裕与贫穷」的选择,警告「赖萧配」的台独危险性。与其说大陆「介选」,不如说大陆为赖清德当选做了最坏的打算,准备强硬以对。

北京有做最坏打算

这与2000年对陈水扁留下「听其言观其行」观察期,2016年给蔡英文「未完成答卷」的转圜空间,不可同日而语。大陆多次预告,选后将公布ECFA早收清单检讨与台湾贸易壁垒问题调查结果,日前又传出由民间发动、官方响应的「五月天涉嫌假唱」事件,在在显示大陆为迎接一个疾风骤雨,依大陆法规「公事公办」的两岸关系新时代的来临,开始进行「吹风」式的民意动员和引导。

赖清德的危险,在于他比蔡英文更激进。蔡英文于竞选期间就向大陆与国际社会明确「保证」,将坚守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底线,意味不推动法理台独,赖清德的「保证」却含糊不清,更接近一边一国。他若当选,即使未立即引爆战火,两岸对峙结构固定化已难避免。从明年1月投票结果揭晓到5月新总统就职,两岸与美中之间的冲撞事件将接踵而来,民进党与台湾社会应做好准备。

在此背景下,三位美国学者葛来仪、白洁曦与柯庆生联名撰文,劝告北京、台北和华盛顿三方,在互相发出威慑之际,亦应释出「再保证」,「威慑」与「保证」须相对应,才能形成有效的「威慑」。若不给「保证」而一味威胁,恐使对手放弃期待,「威慑」效度将削弱。

据此,三位美国学者对台北的建议是:赖清德既已宣称将奉行蔡英文路线;那么,当选后何不处理或冻结1991年台独党纲,并以这个「不具约束力、可逆的步骤」,使赖清德维持现状的口头承诺更具份量和可信度。美方学者期待,这一步可以成为渐进、互惠进程的一部分,以缓和紧张局势并建立信任。他们同时建议美国对中共「和平统一」抱开放态度,也建议大陆对台湾降低武力威胁。

可惜,面对美国政策界的直球挑战,赖清德阵营闪烁其词,仅称当前民进党两岸立场是1999年的「台湾前途决议文」,重申两岸「互不隶属」及「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目前依宪法称为中华民国」等论调,而闪避台独党纲中以公投决定是否要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及制定新宪法的条文,是否仍然有效的问题。

美方提议冻独解套

答案其实很清楚,曾公开反对冻结台独党纲的邱义仁,2021年坦言「台独不是台湾人民自己可以决定的」,「不用说中国会打台湾,美国根本就不赞成」。作为新潮流训练出来的接班人,赖清德不会听不懂邱义仁的话。

回顾1991年台独党纲横空出世的时空环境,当时台湾仍处于国民党长期执政的阴影下,民进党视来自中国大陆的中华民国体制,为宰制台湾人民的敌对体,欲以「台独」的攻击性论述挑战国民党衰微中的大中国法统,以鼓吹总统直选、中央民意机关全面改选。30多年后的今天,台湾宪政体制成熟,民主转型早已完成,不需要再靠台独这类激进主张来推动改革。

民进党与中华民国的关系,历经2任、近16年执政,已出现有机整合。行政院展厅介绍历任院长的大幅卷轴,苏贞昌与翁文灏、孙科以降的民国阁揆并列,并不觉得突兀。在此脉络下,弥合赖蔡两人核心主张差距的功课,是赖清德所当为。他是否愿意面对台独党纲的危险性,并对大陆释出对抗降级的信号,将是攸关台湾安全的关键,岂可顾左右而言他?

从竞选起跑以来,赖清德三番两次用「不要走回一个中国的老路」定义这场选战,用粗糙的「一旦在九二共识下谈判,台湾就会失去主权,最终遭到并吞」污名化两岸协商。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不是自曝民进党不敢、没有能力处理两岸问题,就是选举的仇恨动员。无论哪一种,都预告赖清德当选后,两岸之间不再有细腻婉转、相互体谅、各说各话的空间,只剩下僵化、粗线条的赖式哲学,两岸间只能公事公办的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