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下半年景气寒意逼人,两岸融冰迫在眉睫

目前两岸互不开放观光团客,若能设法有序开放大陆团客,有利维持台湾内需产业温度。图/本报资料照片

虽然许多上市公司都在法说会中表达对下半年业绩展望乐观的预期,不过,今年第三季已经过了一半,传统圣诞节旺季不旺的接单状况也逐渐明朗,行政院主计总处也在上周五(18日)下修2023年全年经济成长预测至1.61%,确认全年保2%无望。看来今年剩下的四个半月,或者说一直到明年元月总统大选之前,台湾经济大概率将在「天凉好个秋」的气氛下低迷度过了。

原本被各界高度期盼的全球景气复苏,远比预期中的还弱,主计总处的经济成长预测正是各界预期持续下修的最新范例。主计总处原本在今年5月预估全年经济成长仍能「保2」至2.04%,但是第二季的进出口继续重挫,到7月下旬公布的6月外销订单金额仅有441.8亿美元,不只「连十黑」而且年减幅度高达24.9%。

由于7月外销订单金额初估介于430至450亿美元之间,也还是20%左右的负增长,势必创下「连十一黑」的纪录,今年的出口不只摔得比预期深、而且回弹的力度远低于所有人的预期,迫使主计总处将下半年的经济增长率从年初预估的4.48%大幅度下调至4.07%,然而下半年要保4仍然是高风险的预估,最终是否能达到全年1.61%的修正后目标,还是未知数。

面对「天凉好个秋」的寒意,我们建议政府、以及天天在政治议题上打转的总统候选人们,至少应该有以下几个因应对策:第一,两岸经贸往来急速冷却中,近日甚至连ECFA的存废都提上台面讨论了,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避免触发贸易战争。第二,今年经济号称外冷内热,但是5月之后观光客来台人数已经显露疲态,餐饮消费也有降温的迹象,除了持续现有的观光补贴政策,更要有吸引陆客的对策,避免陷入外冷内寒的双杀困境。

第三,过去两个月美元利率高涨产生强大的吸金效应,亚洲货币再度出现竞贬潮,政府与央行必须精准掌握资金外流的状况,避免热钱炒汇对体质孱弱的实体经济复苏造成进一步的伤害。第四,中国经济虽然利空频传,但是中美经贸和解的脚步也在加快,我们一方面当然要避免遭到中国房地产等行业紧缩的波及,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掌握中美经贸融冰的先期机会,毕竟,中国经济如果能在第四季显著复苏,将带给台湾各行各业追加订单的及时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个关键因应对策,都跟中国大陆有关。今年前六个月来台观光客人数约268万人,4月份曾经创下单月来台55万人,但是之后已经连续三个月下滑,台湾与大陆的旅游团至今关闭,观光局统计最大的观光客来源是香港澳门,其中包含大量借道港澳的商务与自由行陆客。两岸互不开放观光团客对双方都是伤害,民进党政府用补贴政策猛拉东南亚观光客事倍功半,应该设法有序开放大陆团客,这不仅有利于达成年度的观光客目标,有利于维持台湾内需产业的温度,更是两岸政府重启互动的最佳桥梁。

大陆是台湾最重要的贸易往来对象,但是最近气氛降至冰点,大陆从8月15日起对台湾的聚碳酸酯课征16%到22%的反倾销税只是冰山一角。中国商务部针对台湾禁止大陆2,455项商品进口进行贸易壁垒调查,上周宣布我方对陆限制措施不符合世贸组织(WTO)相关规定,亦不符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内容,将根据有关规定研究采取对应措施,让ECFA可能终止的疑虑再度浮上台面。

大陆商务部早在年初就对台湾发出警讯,我们其实只要审视特别针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限制令,就可以创造双方重新谈判的机会,避免升高冲突、甚至引发贸易战的风险。两岸贸易融冰,不只有利于台湾自身经济复苏,实际上更可以避免政治与军事上更大的冲突,符合当今「去风险」的国际政治主旋律。

另外我们必须特别提醒,8月初至今碧桂园、恒大等中国地产龙头的亏损、违约新闻固然惊悚,但是这些基本上都是早就在掌控中的旧闻,北京政府保交楼、金融维稳的政策做得滴水不漏,上周甚至有摩根大通于8月1日、14日两度增持碧桂园股票,持股比重上升至5.04%的讯息。唱衰中国的新闻固然有助于点阅率,但是李强领导国务院连续提出的经济振兴措施,效益即将显现,更值得我们关注。

中国与美国融冰的趋势已经确认,朝向拜登与习近平在11月APEC峰会于旧金山见面的目标持续推进,双方在确认底线之后,各个层面融冰增加互动的政策陆续出台。我们在观光客、经贸往来等领域也应该朝向和解融冰的方向努力,一方面避免意外的风险,另一方面更能为天凉好个秋的台湾经济添柴火,这是执政党、以及所有总统参选人都应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