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书摘》推动《超高龄社会发展法》迫在眉睫

超高龄社会「不只是」今日高龄者面对的挑战,而是未来青壮年,特别是婴幼儿世代将面临的挑战。(示意图/Shutterstock)

台湾预计在2026 年进入「超高龄社会」,这不只是今日高龄者面对的挑战,而是未来青壮年将面临的挑战。

超高龄社会即将到来

台湾预计在2026年进入「超高龄社会」,即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20%。成功常是挑战的开始,过去台湾公共卫生、医疗科技及健保的进步及推行,导致国民寿命不断延长,加上少子化,高龄人口比率快速上升。台湾在1993年成为「高龄化社会」(7%超过65岁),2018年成为「高龄社会」(14%超过65岁);只要再过几年就进入「超高龄社会」,速度之快,直超日本。

日本政府为因应超高龄社会,二、三十年来首相多次主持因应对策,但仍面临重大的困境,显现在各社会现象及文学著作上:蛋黄区之外的房价下跌超过30%;无人继承的土地合计已有九州大小;三线城市地方政府拍卖房屋,需要贴钱给欲迁入者,以免无人居住及交税;地方医疗、路灯、垃圾清理无法维持;近几年《下流老人》、《七十岁死亡法案,通过》等,各种充满悲观、无奈的著作盛行。

至于台湾,除了常有照顾者由于身心俱疲,因而杀害被照顾者的惨案外,全台无人继承的土地也有金门大小。但种种征兆显示,至今并无任何政治人物加以关注,台湾社会正逐步走向悬崖。

超高龄社会「不只是」今日高龄者面对的挑战,而是未来青壮年,特别是婴幼儿世代将面临的挑战。目前50岁者,至少要生活在超高龄社会30年,30岁者则要活60年,青少年要面对超高龄社会70 ∼ 80年。因此,今日推动《超高龄社会发展法》是前瞻性的行动,是为未来世代因应超高龄社会做准备。

个人与社会的「五老」挑战

超高龄社会以个人而言,至少要面对「五老」挑战:老身、老本、老居、老友、老伴。

第一要务是老身,毕竟老身不在,其余免谈;今日长寿不难,但要活得健康快乐、活跃老化则不容易。老本则不能仅靠社会保障(无论是军公教或劳保,少则七、八年,多则十数年就会耗尽),个人如何理财、储蓄,已成为「终身志业」。老居也是重大挑战,目前居住在五层楼以下无电梯公寓的数百万人,其中无法上下楼的人(特别是独居者),将来必如日本,死亡多日无人知。

哈佛大学一项追踪七十余年的研究发现,健康快乐最重要的因子,是有良好的社会互动与支持。然而,台湾与其他高度老化社会的共同现象是「孤独」,由于少子化及都市高度流动,「独居」成为普遍的现象,孤独对个人身心健康伤害极大,因此需要与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此外,长寿的老年人丧偶,或是现代人追求自我发展而离婚,要如何再寻求伴侣相互扶持,以增进幸福感、减少孤独,也是目前及未来的挑战。

至于社会群体,需要面对的调适则更为广泛。个人困境经常成为整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问题。以老身而言,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全民健康,完善老化、失能者的照顾,以及健康保险的永续。医学从来只重视延长寿命(包括痛苦的生命),而延长活跃的生命,增进高龄者享有尊严生命的选择(如安乐死),均需社会采取集体行动来因应。而老本当然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

至于老居,可以思考如何建构青银共居、老人住宅等。老友、老伴,则要讨论是否打破今日关于「家庭」的法律规章,改为「邻近于亲」,没有血缘、婚姻关系,但有深厚情谊的共居者,也能享有某种程度的「亲属关系」,例如代签「放弃急救同意书」的权利。

近年来国内民间正在起步,仿照北欧国家大幅推动时间银行,建立互动社会,这些都需要政府在法令规章与财力方面的协助。

《超高龄社会发展法》修法暨超高龄审议式民主公民会议,已从2019年开始推动,期待政治人物与全民都能多加关注,并且采取相关行动,共同面对超高龄社会挑战的到来。

(本文摘自《生存革命》/时报出版)

【内容简介】

台湾社会正持续崩坏中

当危机威胁到生存,就应该及时革命

从个人、社会乃至于国家,重建公平与公义

为何民主未必带来幸福快乐?为何穷者愈穷、富者愈富?为何台湾医疗水准高,国民健康却比不上别人?

前卫生署长杨志良观察到台湾社会当前的问题:政府施政无能又贪腐,为了选票乱放民粹式的福利政策;权、钱、媒结合,社会资源跟财富愈益集中,贫富差距扩大,阶级固化;快速高龄化与少子化,社会及健康医疗保险都面临破产;用意识型态防疫,造成无辜人命的牺牲,以及经济的重大损失;种种因素交叠加成,终将引爆生存危机!

有鉴于此,杨志良决定发起新一波的革命,从国家、社会、健康三大议题切入,提出具体有效的解方:

▲针对罢免与公投修法,还权于民

▲公营事业股票全民配股,还钱于民

▲合理调涨公立学校学费,资源公平分配给私校学子

▲支持税改,让社会福利能够永续

▲推动第三家庭以因应超高龄社会

▲重视预防保健,医疗体制更完善

如果你也关心台湾的未来该何去何从,这本书将为你揭示政治与社会的乱象,以及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影响,并回到实务层面,提出保健、社福、政治制度的改革与重建,以及如何落实分配正义,让社会福祉的效用极大化,进而让这个民主国家回归「民有、民治、民享」的核心价值。

【作者简介】

杨志良

1946年生,师大卫生教育系学士、台大公共卫生研究所硕士、美国密西根大学公共卫生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公共卫生系所科教授、所长;亚洲大学荣誉讲座教授;参与经建会全民健保规划小组;柳营奇美医院执行长;行政院卫生署署长等。目前担任多项公益社团理事长及董事长。

个性鲜明,说话直率,勇于面对困难,以实践社会公义为人生目标。对台湾最大贡献是规划、推动全民健保,也监督、改革全民健保。

曾是台大公卫所破格任用的最年轻所长,也曾是经营绩效佳的医院管理者。担任卫生署长时,不改快人快语作风,严辞批判时局,痛斥恶质媒体,多次挑战立法院及监察院权威,是民调满意度最高的内阁成员,被誉为「非典型政务官」、「台湾最有guts的欧吉桑」。

另着有《拚公义,没有好走的路》、《台湾大崩坏》(天下文化出版)、《分配正义救台湾》(时报出版),《中华民国如何不亡!?》。

《生存革命》/ 时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