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书摘》飞人集社剧团 老屋计划推动非典型剧场

黄埔新村的文化、生活痕迹与空间记忆就藏在黑瓦红墙、老树院落之间。(摄影/Carter)

沿着斑驳红砖墙走入黄埔新村巷弄,大红铁门内,木窗櫺透出温暖黄光,黑瓦下流溢满屋子欢笑,在飞人集社剧团的带领下,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们在黄埔新村的「眷待期休憩所」相聚,艺文点亮老屋,仿佛又回到往昔热络的眷村岁月。

参加《风土之物创作工作坊》的学员们在老屋中认识物件剧场,学习创作方式,体验眷村迷人的时光感。(图片提供/飞人集摄剧团)

老屋蜕变表演舞台

时间拨回至2015年,飞人集社剧团应台南人剧团邀约,参加台南《321小戏节》演出,进驻321巷艺术聚落的日式房舍现地创作,催生出以老屋为表演舞台的「非典型剧场」《吉光片羽》。揉合生活感的演出空间,打开导演石佩玉走访全台老屋的想像,2016年启动剧团的老屋计划,巡回6个城市、7幢老屋,以戏剧手法诠释老屋的时光故事,运用表演艺术与地方文化建立对话,成为活化老屋经营的一环。

学员们在工作坊第二天下午的成果发表上,操作物件说故事。(摄影/Carter)

今年老屋计划迈入第三届,飞人集社剧团展开台北、高雄、金门三地巡演,高雄场走进凤山陆军官校对面的黄埔新村,与民宿经营者「眷待期休憩所」合作,除已于11月中推出《风土之物创作工作坊》外,12月4、5日也搬演全新戏剧作品《吉光片羽vol.2:家》。剧团进一步串连聚落,邀请跨虾米艺术节的志工参与戏剧工作坊、鼓励学员和观众入住当地民宿、结合村落的手作工坊推出艺文赞助票,期待有更多不一样的活动在老屋中发生,透过戏剧让更多民众认识黄埔新村。

眷村巷弄、庭院和老屋各处成为工作坊学员的表演舞台。(摄影/Carter)

眷村的吉光片羽

黄埔新村是全台第一个设立的眷村,记录太平洋战争、国共内战、国民政府撤退来台、甚至白色恐布时期的历史现场,见证高雄从日治时期到1980年代作为军事要地的历史。建筑物本身就刻写着时间印记,内部为传统日式空间,栏间、床之间、缘侧等展现典雅和风,庭院侧屋则是眷村时期增建的痕迹。飞人集社剧团试图将不同时期的空间符号融入创作及工作坊中,引导学员认识物件剧场的创作形式,学习操作与观看物件,同时能更深入观察老屋,将环境因素带入故事,讲师曾彦婷表示:「在工作坊排练上,我们尽量将学员往外推,希望他们不只使用室内空间,走出去看看眷村独有的庭院、鱼骨状街道与巷弄、感受门户间的特殊关系。」

新作《吉光片羽vol.2:家》以物件剧场的形式演出,在榻榻米上、真空管电视机前,演员与物件对话,一本家用帐本、一个杯子、几张老照片⋯⋯生活物件在岁月中被留下,成为记忆延伸,独白式诗意语句激发观众各自想像, 透过文本引导,最后回归家的脉络,唤起观众共感。老屋的空间记忆与创作者、观众的生命经验交互作用,编织出一段眷村里的吉光片羽。

老屋的空间记忆与创作者、观众的生命经验交互作用,开启老屋的另一种可能。(摄影/Carter)

飞人集社剧团在记忆、文化与历史的脉络里,发展新的空间纹理,开启老屋的另一种可能,许多学员和观众因此第一次接触黄埔新村,当人们重新聚集,老房子将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生活记忆。

本文作者:李晓萍

《Takao乐高雄》2021/12

《Takao乐高雄》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