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书摘》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图/读者杂志提供)

面对难相处的父母,尽管父母的情况各有不同,但处理关系的核心原则是相同的,那就是:理解、接纳、有度。

理解─学会理解父母内心深处的痛苦,那正是他们难缠行为的根源。

阿图‧葛文德说:「老年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丧失。」在生命的下行阶段,人往往同时面临着多重失去:退休,失去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身体功能退化,视力、听力、行动力逐渐衰退;身边人一个个离去,兄弟、配偶、友伴…习以为常的独立生活也走向终结:丧失驾驶能力,被迫搬到养老院或子女家,不但失去熟悉的环境,隐私也难以保障。一位百岁老人曾如此感慨:「生活中最好的事就是能自己上厕所。」最终,每个人还要面对死亡的临近。

老化从方方面面对一个人身心的自我平衡造成重大威胁。而很多人自身又存在着人格障碍和心理问题,不能坦然面对失落,因此会出现忧虑、抑郁、偏执,还有人会苛责旁人以掩饰自己正失去掌控力的事实。理解父母出现严重的「难相处」行为,是因为他们无法接纳自己面临的处境和失去的事物。更多地了解挖掘他们的成长过程和人生经历,发现隐藏在问题行为背后的、折磨他们一生的心理问题,做子女的才能放下愤怒,转为同情。

接纳─不抵御、不批判、不说服。

正如很多父母嘴上总挂着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很多子女心里也有一对「别人家的父母」,慈爱、开明、热爱生活、与时俱进。那是我们心目中理想父母的形象。和父母相处,做子女的也要放弃不切实际的期待。接纳父母独特的个性,正视并允许他们在性格上有自己的问题,而且要明白那些问题未必能随着时间改善,反而会因老年病痛和失落而变得更加严重。争执或劝告并不能让他们「正常点」,耗费心力想去改变,只会让彼此气恼受伤。

学会控制自己的不满,在沟通中不断表达爱、关心和支持,让父母知道无论如何我们都陪在他们身边,这才是修复、处理关系更加有效的方法。

有度─设定合理底线,坚持原则,并不为此自责。

理解和接纳并不是无底线的顺从。当父母的安全和健康面临高风险的情况时,比如有病却不肯按时服药、行动不便还坚持独居,这时,子女就必须不顾他们的反对而介入。但也要注意方法,可以考虑寻求社会机构、亲友等第三方的帮助和支持。

作为独立的成年人,子女也要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面对父母的要求,想好自己能做到的合理范围,设定底线,坚持立场,避免陷入心力交瘁的境地,并学会不因拒绝父母而内疚自责。同时,也要尊重父母的立场。

(新春/摘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8月31日,本刊节选,图/刘德山)

本文作者:李察

(本文摘自《读者杂志12月号》)

《读者杂志1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