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华「我们不像脸书上快乐」 网泪推:大家只想要赞

王文华写「原来,我们不像脸书上快乐」引发讨论。(图/翻摄自王文华脸书

网搜小组综合报导

知名作家主持人王文华23日在脸书上有感而发,写出文章《原来,我们不像脸书上那么快乐》,引发网友热烈讨论。文章写到他主持的节目「不能说的秘密」,透过变音让很多人说出内心话,而一个同志故事启发他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能借此让大家省思,我们真的如同脸书动态上那样快乐吗?

王文华在文章中提到,自己的Call-In节目「不能说的秘密」,因为不必使用真名,还可以透过器材变声,让很多听众电话进来诉说心声,在这里他可以摆脱一切社会压力,安心做自己。就有一位男同志说,不知情的父母替他介绍女友,但他只想和她「做朋友」,却无法告诉父母真相,让王文华有敢而发写下这篇文章。

▲文章中提到,大家的贴文通常带有讨好意味,只为了取得更多赞。(本报资料照/记者周宸亘摄)

他说,在脸书、LINE畅行的时代,分享变得很容易,可以畅所欲言,但为什么有很多人想陌生人分享秘密,这可能归咎于脸书上的我们并不是真正的自我。我们总是只分享美食生活高潮,贴文的内容通常带有讨好意味,照片也得先美肤,只为了取得更多「赞」。

文章一出后,引发网友热烈讨论,有人十分认同,认为脸书看似拉近和大家的距离,但其实我们只愿意分享快乐,悲伤还是没人知道;有人也表示,大家只想得到「赞」,忘记人之间的沟通不该只有一个简单的动作;也有人不赞同的说,就是因为怕分享不开心的事情,怕悲伤蔓延制造恐慌。

王文华脸书全文

他是男同志,不知情的爸妈替她介绍女友。他喜欢这女孩,但是以「朋友」的心情。他不知怎么告诉爸妈和这女孩真相,这是他的秘密。

这位同志,启发我写了这篇文章,叫《原来,我们不像脸书上那么快乐》

原来,我们不像脸书上那么快乐

王文华

我主持一个广播节目,最多人call-in的单元叫「不能说的秘密」。听众打电话进来,说一个秘密。他不必使用真名,我们可以用器材帮他「变音」。于是他可以摆脱一切社会压力,安心做自己。

比如说一位男生打进来,告诉我们他是同志。爸妈不知情,替他安排一个女孩相亲。两人成为很好的「朋友」,他不忍心告诉女孩真相。

电台有四线电话,这单元进行时总是满线。电话上不断闪动的绿灯让我思考:为什么有这么多听众想要说出秘密?

做这个单元让我发现:我们并不像脸书上呈现的,那么快乐。

照理说,在脸书和LINE的时代,分享是如此容易,每个人都应该已经畅所欲言了才对。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想跟陌生人分享秘密?

原因可能是脸书上的我们,并不是真正的自己。

首先,脸书贴文的内容通常有趣而讨好,照片都有美肤APP的功劳。但在真实生活中,我们的外在和内在都不像脸书上那么光鲜亮丽。真实的自己是A,在脸书上要持续经营A+的形象。这种矛盾造成的压力,要如何分享?

另外,脸书上的我们,是精心过滤后的自己。大家通常只分享生活的高潮:吃美食、出国旅游、跑马拉松、买到好东西、跟好朋友在一起。但除了这些美好的片刻,现实生活大部份是重复、等待、琐碎、空白。脸书,是三分钟的预告片。生活,是九十分钟的本片。现实中大部份的沈闷,要如何分享?

我们不会在脸书上分享琐事的原因,是那些东西不会得到「赞」。要得到更多的「赞」,必须分享有趣的照片。但很多深刻的感受,比如说平静、寂寞、绝望,无法用照片呈现。那要如何分享?

为了得到更多的「赞」,我们会选择特定的时间来贴文(包括这篇文章,也是在最多人看脸书的晚上九点分享)。但除了晚上九点,一天还有其他二十三小时。当我们午夜被噩梦惊醒,或是早上被压力逼疯时,要如何分享?

会不会更多的「赞」,并没有增加我们的自信,反而只是让我们更加察言观色、患得患失,不敢做自己?

会不会分享,反而让我们设限?我们不断从生活的片段中,捡选出能被最多人按「赞」的部份,然后用那些部份,反过头修正自己。我们让脸书朋友投票,决定我们该留怎样的发型、买怎样的衣服、过怎样的生活。

虽然分享工具这么好用,分享范围无远弗届,但当我们要分享内心深处最大的渴望或恐惧时,会不会还是只能告诉电台节目的陌生人?

那位call-in的同志朋友,最后在节目上唱了一首歌,献给他的女性友人。这首歌是法兰克辛纳屈的「Time after Time」(一次又一次)。歌词中有一句是:「岁月将会证明,是你让我的爱,如此年轻。」

听他美好的歌声,我领悟到:在「即时」通讯的时代,有些事,还是需要「岁月」来证明。在社群媒体的时代,有些东西还是无法分享,也不需要用「赞」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