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院长跟你谈天说地》大别山下的小男孩(王建煊)
抗日战争时住在大别山立煌县,曾与日本鬼子相遇,当时听说日本鬼子要打来了,大家开始逃难,当地话称为「跑反」。(中时报系档案照片)
住在大别山立煌县时,曾与日本鬼子相遇,当时听说日本鬼子要打来了,大家开始逃难,当地话称为「跑反」。
1938年我出生于安徽合肥,出生即遇抗战,我们随父亲工作的机关逃到安徽省大别山下的立煌县,现在的金寨县。住在向农家分租的一间茅草屋里,屋子后面就是山,当时土地很多,无所谓地是哪家的,所以我们也种点玉米、花生或蔬菜,自家食用。家里养了几只鸡与猪。生活是一贫如洗,但也都度过来了。
母鸡带小鸡的奇迹
有次家里的一只母鸡不见了,找不到也就算了。但过了一些日子,母鸡回来了,还带了一群小鸡。母鸡在外面下蛋,自己孵,让我们喜出望外,也十分惊奇,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我们常去附近山上玩,将山上兰花挖回来,种在屋子后面小山坡上。奇怪的是,不知道我们小孩怎么会知道,兰花是好花,是比较贵重的花。
在农家收割的时候,每天放学回来,路经稻田,我会去拾遗留在田里的稻穗,母亲会给我一粒石榴作为奖励。
当时只有茅屎坑
当时农家都没有厕所,在屋外盖一十分简陋的小茅屋,没有门,里面挖个坑,坑上放两块板,这就是俗称的茅厕或茅屎坑。如厕后用小竹片擦屁股,绝对没有卫生纸,这是现代人无法想像的事。
冬天太冷,在屋内放一木桶,称为马桶,供家人大小便之用。虽然有些臭兮兮的,但方便。而且粪便可以卖钱,有农家会来收,回去做肥料。
养的猪,多数在过年时,请人来宰杀,杀猪时,猪叫声凄惨,令人不忍。猪肉部分拿去卖,部分自己作腌肉晒干,称为腊肉,以后慢慢吃。
这几年我常有机会访问大陆农村,看到他们的茅厕及腌的腊肉,增加我诸多回忆,儿时情景一幕一幕重现。想到自己已经83岁高龄了,孩提时代的一切,不管是贫或富,现在回忆起来,都已是千金难买了。
「跑反」逃难
住在大别山立煌县时,曾与日本鬼子相遇,当时听说日本鬼子要打来了,大家开始逃难,当地话称为「跑反」。家里穷,家当虽然都不值钱,但对穷人来说,样样都舍不得丢。家里东西,装了四个大行李包,父亲一次挑两包,我当时刚读小学一年级,跟着父亲跑,走了约100公尺停下来,要我看守两包家当,父亲再走回原地挑另外两个。
母亲当时大肚子,怀了弟弟,不久要生产,妹妹才四岁,跟着妈妈,母亲当时脚生冻疮,肿得厉害,根本不良于行,但是逃难,还有甚么良不良于行,只得一拐拐的向前行。
但这样跑不是办法,因为日本鬼子行军很快,最后只得放弃两包行李,其中一个行李,装了几只鸡,给母亲坐月子用的,带不走,只好将鸡宰了,煮了一大锅,结果母亲也没吃到几块鸡,因为大家都在逃难,每人来舀一碗,很快就光光了。
日军长得像野兽
路上父亲提醒母亲,前面路上,到处都是被日军炸到、或机枪扫射而死的逃难人,但都死像恐怖难看,要母亲眼睛不要乱看,只管往前走就好了。
有天傍晚,大家发现我们要去的城市火红满天,原来日军已超前我们到达我们要去的地方,大家只好往回跑。真是冤枉,跑得心惊胆跳,又累死了,东西也丢光了。当时与我们同住的农民,我们逃难,他们不逃。日军来时,他们躲在地窖里,日军走了,他们就出来。当初他们也建议我们如此做,但我们不敢,怕被发现,就没命了。
我对日本军人印象极为恶劣,我认为他们只是长得很像人的野兽,这种人留在世界上,永远是世界的地雷,危害世界。中国人不幸,靠近这种野兽,所以中国必须由人口大国,转变成人力资源大国,才能确保悲惨的历史不会重演。
要成为人力资源大国,大力发展教育,是唯一的方法。
(作者为前监察院院长,本文作者授权中时新闻网与台湾醒报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