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泼天的旅游人数没带来泼天的消费额 |旅游商品系列谈
随着“报复性出游”逐渐降温,旅游业已恢复正常状态。虽然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但很多地方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人均消费和旅游结束后继续产生的消费,并没有呈现理想的数额,甚至一些地方旅游带来的收益与巨大投入相比有些尴尬。之所以会这样,重要原因是作为旅游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商品板块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旅游商品发展还有待突破。
各地旅游商品消费不平衡的局面依然存在
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对旅游商品重视程度差异显著。有些地区对旅游商品完全不重视,甚至连旅游商品的基本概念都没有搞明白。有的地方主管部门负责人认为与旅游商品有交集的文创产品就是旅游商品,有的地方以为公务文创礼品就是旅游商品。
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对旅游商品的政策措施明显不同。不少地区缺乏符合旅游商品发展规律的有效措施;部分地区对旅游商品的政策措施缺乏延续性;很多地区热衷于举办各种吸引旅游者的活动,但举办活动并不能替代鼓励旅游商品开发、销售的政策和措施。
再者,各企业对旅游商品的认知程度明显不同,多数企业没有认识到一个重要事实——旅游商品才是旅游者在旅游结束后唯一可以继续消费的内容。很多企业还存在重设计、以设计代替市场创意的问题。
泼天的旅游人数,没带来泼天的消费额
在到访旅游人次很多但旅游商品消费低迷的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均缺少旅游商品消费板块的实际准备,特色旅游商品类别、品种、数量很少;旅游商品本身缺乏吸引力;旅游商品消费场所的位置、数量、服务等与旅游商品消费不匹配等问题较多。有些旅游消费街区的文化活动配置得过密过多,客观上挤压并影响了游客购物体验和时间,结果是泼天的旅游人数,并没有带来泼天的消费额。
旅游商品消费的人员结构正发生变化
当前,旅游者中,自由行的散客所占比重日益增加。例如,过去以团队游客为主的某旅游大省,去年近10亿人次的旅游人数中,团队游客仅有1000万人次,占旅游者总人次的1%。然而,人数占比这么小的团队游,却“贡献”了绝大多数的不满和投诉。主要原因是:对于团队游客,并没有旅游主管部门认定的购物场所,而是由旅行社或导游自己选择、安排。一旦产生购物纠纷,监管部门只能事后过问或解决。而此时,游客往往已经离开事发地,极易引发关于该地区旅游方面的负面评价并造成传播。
从消费者年龄看,学生群体的旅游消费明显呈增长态势。人民越来越富裕是因素之一,也有互联网结算便利且可透支的支付方式变革在起作用。
现代网络购物平台、物流、透支结算方式等的出现,使旅游者在旅游中购买或关注旅游商品后,回到家会继续购买、反复购买质量上乘、有特色的旅游商品,这使旅游商品“可继续消费”的特点越发明显,旅游商品延伸消费数量增幅越来越大。
成功经验使旅游商品开发逐渐走向正确发展方向
旅游商品开发过去一味重设计,以设计代替创意,导致很多被开发出来的旅游商品“叫好不叫座”。只有重视符合市场的创意,再经过科学和美学的设计,旅游商品才会成为爆款。
文创类旅游商品开发从片面突出文化符号,逐渐走向重视产品本身的创新,在创新的产品中注入文化内涵,才会步入正确的发展方向。
旅游商品销售渠道正向线下场景化和气氛化发展
线下旅游商品不仅需要场景化,还需要气氛化。但何为消费气氛?不能片面地认为只是一场文艺演出,而应当是与旅游商品相关的热闹气氛。旅游商品销售渠道与销售场景、销售气氛密不可分。为了实现旅游者在旅游后还能继续购买旅游商品的目标,当前,旅游商品销售渠道正在向线上与线下结合方向发展。同时,线下与线上的场景和气氛也会相互呼应。
去年以来,虽然一些地方游客人均消费降低,但旅游商品销售总额在增长,笔者认为今后仍将持续增长。各地旅游商品消费差异很大,各地和各企业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认识旅游商品对当地旅游收入贡献的重要性,制定长期鼓励旅游商品发展的开发、销售等政策措施,不断推出深受人们喜爱的旅游商品,让旅游商品为各地带来更多效益。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