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春节希冀:让红包无钱

毕殿龙

昨天看到有个叫德国游学网友在网上吐槽:大年初一,朋友带着孩子来拜年,我把一个红包放到这孩子的手里,孩子捏捏红包,一脸茫然,然后低头不语,朋友看到了,问孩子:「得到了红包应该怎么对叔叔说呀?」 孩子抬起头,说:「就他给的压岁钱最少!!」(内有200欧元) 其实红包里钱的多少被比较和纠结的经历不某些人的个例。很多人成年人都有要不要给和给多少钱的红包才合适的纠结,孩子也会用红包里钱的多少来衡量别人的关爱。中国上千年的传统节日唯一变本加厉的红包文化衍生了很多负面影响,是应该到了检讨改进的时候了。红包文化,舍去众人皆知的以节日红包进行贿赂和感情投资的不说。至少还有以下不好的影响:其一,亲友间互送红包每年都让成年人纠结:给对方的小孩送多少钱的红包合适?因为春节红包赠送不仅仅是单项的,你送红包给亲友的孩子,亲友也同时送红包给自己的孩子。此时红包的效用已经不单单是表达成年人对孩子爱意的工具,而是演变成红包旅行和红包大小及赠收平衡的纠结。数额越来越多的红包,也让家长自己纠结:孩子收到的红包让孩子如何支配?很多红包都是指明送给那个孩子的,而且孩子一开始就认为红包的钱就是自己的钱,要么自己直接放起来随时支用,即便让父母代管钱数也记得特清,会在关键时候动用自己的压岁钱、红包购买一些自己喜欢但并非特别需要的东西。在红包面前,家长没有了理直气壮的干涉的理由。数额不菲的红包也让孩子理财和成长受到很大的影响。当感恩被薰染得可用金钱来衡量时,孩子是最易受到影响的群体。他们不但懵懂中将爱换算成红包的大小多少,也在小伙伴之间用红包多少来作为炫耀的一部分。春节收到的亲朋好友数量不菲的红包,让孩子在花钱理财方面有了更多放纵的资本,让他们没有任何钱和劳动有关的意识和概念。红包压岁钱尽管是多年的传统。华人流传多年的红包文化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必须加以改变、也能够改变。关键是如何改变,既不影响传统节日特色,又能让负面作用减少。红包文化能否改变和怎么改变最关键的是要弄清红包在节日里扮演的角色。红包其实和压岁钱是不同的。只有父母头天晚上,放在枕头下面的钱,才可称之为压岁钱。压岁钱作为红包的最基础部分,有为孩子压岁祝贺其又长一岁,辟邪祝贺的传统意味。在古代在孩子枕头下,再富裕的人家放置几个铜板足已。而亲友,包括祖父母给的钱,都应该称为红包,而红包没有压岁钱的效用,纯粹是节日对孩子的祝福、关爱之意。是父母压岁钱的衍生品。这些传统既然是人开启的,自然也是能改变的。西方和华人类似的最隆重的节日耶诞节,家长和亲友仅仅给孩子赠送精心购买的礼品。这种购买礼品,将对孩子的爱心分解为仔细观察和留心孩子最大的希望和愿望,需要对孩子更了解,选购礼物比简单将钱给孩子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心思。所以他们对孩子表达的爱一点也不比直接给孩子少。就像父母夫妻过生日,你给他很多钱,告诉他们,你爱买什么就买什么去吧。还不如亲自送他们最想要的礼物、陪他们一起度过来得更有爱心和能够让他们开心一样。尤其是避免了孩子以红包的钱属于自己而乱花钱毛病。而且西方人将给孩子的礼物,放在长筒袜圣诞树下,第二天一早才可打开,增加了孩子的希冀和浪漫。等等很多好的方式、形式都可以拿来借鉴使用。改变的方式方法,就是压岁钱只有父母可以头天晚上给,数量不宜过多,各个华人社会能够使用不能流通的特制的压岁钱纪念币更好。其他任何人仅仅可以给孩子赠送礼物不可以送钱,父母除了给孩子数量很少的压岁钱之外,也可以头天晚上准备好让孩子不知道的礼物。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人改进红包文化似乎会经过很长的时间。中国大陆有很强势的文明委、可以通过学校媒体宣导推行等。只要愿意,很快就可推行得开。但要真正形成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除了包括适合孩子的节日歌曲,还需要几代人的坚持推行形成积淀。在红包文化的异化没有完全导正之前,应该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花钱。尤其是让通过红包让孩子拥有零花钱的状况,逐渐过渡到,帮着做家务社区服务来挣自己的零花钱。让孩子养成好的理念和习惯,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关爱。中国很多传统节日传统味道在逐渐变淡,华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越来越热衷过西方节日。出现这种趋势不是因为中国的节日不够回归传统,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同时,没有将这些节日与时俱进,赋予更多喜闻乐见的具有强烈时代感文化娱乐元素。任何传统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并非传统。红包文化形成改进共识和被成功改进之后,若干年后,也是一种传统。笔者对未来春节的希冀就是红包无钱,里面只有浓浓的祝福、细致的关爱、浪漫的表现。

●作者毕殿龙,河南,资深评论员,台海评论家,以写国际时事和台湾评论为主。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