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政局 赖清德应从两岸着手

(图/本报系资料照)

台湾在2004年虽也出现过三党不过半,但当时国、亲两党意识形态相对接近,此次是三党迥回异甚巨,对赖清德而言,相较于扁时期将更难塑造多数共识以推动执政;一旦政局长期不稳,必然祸及民意支持,届时就很可能学起陈水扁举起意识形态大旗,强化类台独论述补充政治资本,让他在选前声称当选后两岸战争机率最低的保证破功。

解铃还须系铃人,赖若欲避免落入上述执政压力的路径,最好作法或许就是从两岸政策寻求突破,缓步建立纾解两岸对立的执政路线,将有助于突破仅有4成支持的民意基础。

赖在选前对陆态度不甚友善,但探讨赖采取如此政治态度,很大部分的原因也是形势使然,毕竟蔡政府累积8年的执政缺失,让他揹上沉重的包袱,导致大环境不利于他伸张政策论述。加之三脚督的选战结构,让赖选择拥抱绿营基本教义派就能稳定当选的策略,就更难以期待他会抛出符合多数民意的两岸主张或者是说法。

如今选战已然结束,赖清德若仍有意做一个对人民也对历史负责任的执政者,仍是大有可为。此时,赖应回顾当年陈水扁连任后,两岸关系严重恶化、失去美国信任、国际关系大为倒退的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短期而言,赖或可寻求在520总统就职文告与内阁人事布局上,做出符合赖与陆方双边政治利益的安排。包括在文告上采取较选前发言更为模糊的两岸关系论述;在涉及两岸与外交的相关部会首长人选上,任用对陆立场相对温和的人选,与现任的邱太三、吴钊燮做出显著区隔。

又或是,宣布任内两岸政策不会逾越宪法,尤其是《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规范,暗示将扬弃过去蔡政府时期陆委会长期不按照两岸条例依法行政,屡屡做出违宪的行政解释、行政处分及作为,让两岸事务规范回归法律常态。

如赖更有心,更应针对本次大选屡屡出现的介选指控其法源予以明确化,避免检调机关为了狭隘的部门利益与个人升官需求,做出滥权的扩张解释法律入人于罪。

相信在种种政治态度的暗示下,能够让陆方感受到隐性的善意。亦即让对陆政策从蔡政府时期的几乎是全面抗衡的立场,至少调整到选择性抗衡的政策态度,从而让陆方愿意思考放缓自选前就已展开的各式紧缩对台政策待遇的作法。

在不严重触碰绿营意识形态的敏感神经下,赖应思考如何透过巧妙的调整两岸政策态度立场,从两岸关系的缓和过程中逐渐累积足够的连任政治资本,避免步入陈水扁连任后的后尘,这将考验赖的政治智慧。(作者为前高雄市政府劳工局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