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權勢性侵案後續:剛果逾百名受害婦女,只獲每人250美元賠償金

刚果民主共和国为伊波拉疫情重灾区,WHO抗疫团队却被揭露大规模权势性侵,受害者仅获250美元赔偿,生活苦不堪言。 图/美联社

「性侵受害者领赔偿金,竟然还要先接受职业训练...?」刚果于2020年爆出WHO大规模权势性侵案,《美联社》15日披露相关报告,时隔3年,WHO给予受害者的赔偿金仅有每人250美元,还存在不合理的门槛,受害者更没见到加害人获得应有的惩罚。为何WHO号称拨出巨款支持受害者,赔偿金额却如此低?又为何对加害者缺乏结构性的究责?背后更多的隐忧是,未来冲突地区的人们该如何面对这些「披着羊皮的狼」的慈善援助?

▌前情提要:〈伊波拉性侵风暴:刚果妇女无门控诉...WHO战疫下的「权势性侵」?〉

▌前情提要:〈伊波拉性侵风暴:刚果妇女无门控诉...WHO战疫下的「权势性侵」?〉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20年遭调查揭露,其团队在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执行伊波拉抗疫计划时,有不少重要职员以工作机会为要胁,对求职的当地女性进行「权势性侵」,受害者超过百人,亦是联合国组织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性丑闻。

联合国为了此案成立了「不当性行为预防与回应小组」(Prevention & Response to Sexual Misconduct)。小组主任甘修维吉(Gaya Gamhewage)今年3月前往刚果调查后续,却发现情况非常不理想。《美联社》15日报导,甘修维吉的报告指出,WHO至今只付给104名受害者每人250美元的极低赔偿金额,总额仅2万6,000美元。

WHO「不当性行为预防与回应小组」主任甘修维吉,她在2023年3月亲自前往刚果,调查性侵案后续处理,其报告显示赔偿方案还有很多未竟之处。 图/美联社

WHO在2021年投入200万美元设立「幸存者支援基金」(Survivor Assistance Fund),被视为积极处理刚果性侵案的善意举动。但该基金其实是用于范围更广、定义模糊的「全球受害者支援」,针对刚果性侵案的赔偿方案,则是另外从募款中取得,方案总计约174万美元,最大赞助者为微软首富成立的比尔与美琳达.盖兹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美联社》取得的内部文件显示,2022至2023年间,WHO在刚果执行的赔偿计划约花费150万美元,但其中82万美元都是职员薪资,余下12%用于「预防性行为不端之活动」,仅有35%、53.5万美元是花在幸存者支援项目,还包括心理支持、法律扶助、交通等衍生费用。

文件显示,一般自海外派驻在刚果首都金夏沙的WHO职员,日薪为144至480美元不等,250美元(近台币8,000元)甚至比部分官员领取的日薪还低。以甘修维吉举例,她在刚果调查的3天期间,每日薪资为231美元,已十分接近受害者的赔偿金额。

WHO对于这样的落差心知肚明,但似乎不认为赔偿金额有何不妥。文件指出,刚果当地许多人的最低生活费仅约2.15美元,而即使以如此低的标准去计算,250美元也只能让一个人生活将近4个月。

刚果近年接连遭遇暴力动荡、伊波拉疫情与新冠疫情等冲击,整体经济残破不堪,许多人本就生活在贫穷线下挣扎,有些性侵受害者还生下孩子,她们的心理阴影、产后失调、育儿重担,还有可能要承受丈夫知晓后施加的家庭暴力,都让这些女性水深火热的生活更难负荷。

WHO爆发权势性侵案之前,刚果女性早已生活在贫穷与暴力交织的生活中,被性侵而堕胎甚至产子,更让女性处境雪上加霜。 图/美联社

赔偿金额太低之外,已证实为受害者的女性也不能直接获得赔偿。报告指出,WHO将赔偿事宜包裹在「援助」名义下,要求受害者必须完成该组织举行的职业训练课程,才能真正领到现金赔偿。

联合国「蓝色代码」(Code Blue)计划共同主持人多诺文(Paula Donovan)直言批评,WHO的赔偿方式根本是倒行逆施。蓝色代码计划是由联合国内部成立,宗旨是提高性行为不端者接受究责的比率。多诺文表示,要求受害者上完课才能领到赔偿金,只是为前来求助的受害者加上一道「门槛」。

WHO也在机密文件中承认,超过10名女性直接拒绝赔偿金,该文件称还有三分之一的受害者「找不到人」,因此很多人还没有领到赔偿。WHO表示,该组织也负责至少17名婴儿出生的医疗费用,他们全部都是因为性侵而受孕的孩子。

多诺文说:

今年7月,负责全案独立调查的法官戈果(Hervé Gogo)曾公开指出,WHO号称对受害者要给予「全面支持」,但整体付出仍然不足,呼吁该组织提供更切中需求的帮助。戈果说:「不是所有受害者都想当美发师或裁缝。」言下之意,指出WHO所谓的「支持」,实则更类近于官样文章。

戈果认为,尽管WHO也希望赔偿真正的受害人,如何给付却是个难题。因为联合国至今还没有详细条款,指示组织该如何在缺乏司法判决的情况下依法赔款。WHO也向《美联社》解释,所谓「幸存者方案」包含了粮食等费用,金额则是依照联合国与其他慈善组织的援助标准所订立,往往强调「不能发放超过合理值的现金,以免让接受援助者暴露于危险之中」。

换言之,正因为没有制订受害者赔偿的法规,导致WHO只能依照「人道援助」的官僚式标准为自家职员的罪行提出赔偿。

甘修维吉下了简明结论:「很明显,我们做得还不够。」

个人究责方面上,WHO也没能要求加害者与组织结构全面负起责任。WHO在2020年10月正式启动调查,确认在2018至2020年伊波拉专案期间,国际组织至少有83人曾犯下权势性侵,其中至少21人为WHO正式职员。但戈果从部分受害者档案里发现,有些加害者刻意隐瞒身分或提供假资讯,导致受害者无法指认,提高了问责困难度。当时年龄最小的受害者只有13岁。

《金融时报》7月报导,联合国与WHO并非完全怠惰,还是稍有进展,例如WHO今年3月发布「零容忍」政策,指示处理性侵投诉案件的六大原则。甘修维吉也称,组织内部放纵性侵的风气已有改变。然而,改变速度依然令人生疑,例如WHO只称2021年起已解雇5位涉入指控的高阶职员。日内瓦监督机构(Health Policy Watch)也指出,至少14位联合国雇员被列入永不录用的黑名单。但至今还没有任何WHO高阶管理人遭到惩处,至少3位高层被认定处理不当,但他们今年初也都回到了工作岗位。

甘修维吉与两位受害者的访谈记录中,她们都表示,最希望能将加害者绳之以法,「不让他们再去伤害别人」。

刚果伊波拉性侵案,女性受害者仅拿到250美元赔偿金,还必须先上完职业培训课才能领取,WHO荒谬做法遭到质疑。图为2020年出面指认的女性受害者,非本文当事人。 图/美联社

而至少一位受害者表示,确实在上完培训课后领到了赔偿金,但若要负担生活远远不够。来自东部城市贝尼(Beni)、34岁的阿凤辛(Alphonsine),当年为了谋得防疫消毒员的工作而被迫与一位WHO官员性交。阿凤辛说,领到赔偿后她依然面临破产命运,比起烘焙课程和250美元,她更希望能获得一小块土地和足以做起小生意的资金。

阿凤辛说,「那些钱帮了我一时,但还不够。」

24岁的奥迪亚(Audia)也是受害者之一,她被性侵后产下的女儿今年已经五岁,奥迪亚也表示赔偿远远不够。她曾接受缝纫与烘焙课程,但现在最担心的是刚果东部日益频繁的武装冲突,当地严重缺乏基础设施,常年来都仰赖WHO等国际组织的援助。可是奥迪亚已经对WHO失去信心。

刚果伊波拉性侵案调查最早是由《路透社》与调查组织《新人权主义者》发起,以刚果东部的疫区大城贝尼(Beni)为核心,受害者大多是国际人道救援组织聘雇的后勤人员,负责洗衣、打扫或与社区联系等工作。涉案组织也不仅WHO,还包括近30个国际知名组织如无国界医生(MSF)、世界展望会、乐施会(Oxfam)、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等。但除了联合国体系的组织之外,其他组织至多「承诺马上调查」;甚至以「保护受害者」为名没有回应,或拒绝配合外部单位的调查申请。

WHO等国际组织2020年爆出刚果权势性侵案,受害者超过百人,再加上赔偿行动缓慢而帮助甚小,恐怕失去当地民众的信任。 图/美联社

文/王颖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