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究竟是心理學問題還是玄學問題?超個人心理學的定義是什麼?

示意图/Ingimage

大部分超个人心理治疗师有时仍会怀疑(或是像我一样,几乎天天都感到怀疑),所谓超个人心理治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有太多种方式都被视为超个人心理治疗,从看起来非常传统、世俗的方式,到非常激进、古怪的方法,不一而足。但真的和案主坐在一起时,超个人取向的治疗的形貌到底是什么呢?把超个人的理念转化成行动时,是根据治疗师的做法,还是根据治疗师是什么样的人呢?治疗师要如何在一般公认的心理治疗实务中,探讨灵性的范畴呢?有没有一些共通的原则、方法或指导方针,可以说是超个人取向的特征呢?

有些疑问非常实际:禅修静坐对治疗有益吗?禅修和心理治疗间的界面是什么?超常意识状态的处理是如何辅助心理治疗?灵性危机(详见第六章)使我们对心灵和精神病理学的认识有什么启发?这些议题对疗愈和成长有什么意含呢?

还有一些疑问集中在治疗关系:治疗师在案主的灵性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是超然的见证人、支持者、老师,还是灵性导师呢?治疗师是否须积极提供灵性的指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又应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提供呢?这是很微妙的问题,因为牵涉到治疗师专业身分的界限。如果治疗师的角色混杂了灵性导师或指导者的角色,对治疗和训练有什么意含呢?更令人困扰的是,我们凭什么认为自己能有效地训练出能够胜任的治疗师,远远优于其他早已产生良好灵性导师的体系呢?超个人心理学最基本的疑问,或许就围绕在个人与超个人的关系上。自我和灵性之间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目前,充满创造能量与活力的超个人领域正站在心理学的演化边缘。虽然这门新兴学科有许多令人称道之处,包括其中的实验、推挤过去的传统界限、创新的方法和令人兴奋的事物,但其中仍有危险之处,这些危险不容忽视,需要加以了解和处理。本书试图讨论这些议题。

超个人心理学的定义

超个人心理学结合了世界各种灵性传统和现代心理学的知识。

各种灵性传统和现代心理学为人类历代提出的基本疑问「我是谁?」提供了两个最令人关心和注目的答案。各种灵性传统在回答这个疑问时,深入内心所得到的答案是「灵魂,一种灵性的存在」,各种宗教的修行就是这些灵性传统试图与这种内在深处本体连结的方法。相反地,现代心理学则提出非常不同的答案,心理学向内看所提出的答案是「自我,一种心理的存在」,而深度心理治疗就是重新认识自我、疗愈自我、自我成长的心理旅程。

超个人心理学试图结合这两种答案,以全新的方式综合这两种深入人类意识的方法,并保持对两者的尊重。超个人学术圈有一种陈腔滥调:「你需要先成为某人,然后才能成为无我之人。」其实这个议题非常复杂,但这句话确实反映出超个人心理学关注的重点:发展自我,同时重视超越自我的需求。

就超越自我的范畴而言,意识可以开启形形色色的经验,远超过佛洛伊德最初关于本我、「自我」与超我的构想。意识被视为一种广阔、多面向的存在,可以展现「神圣存有」万古常新的诸多面貌。这种集体的宗教智慧认为所有存在都是一种浩瀚的灵性实相,所有人类(以及所有生物和万物)都具有这种灵性实相的性质。

这些存在已久的传统认为自我(心理的存在)是基本的灵性素质、存有基础中最表面、最容易看见的部分,心理学的任何诠释都只考虑到事物的表相,所以必然有所不足。现代深度心理学穿越心灵的表层,发现了不为人知的潜意识(unconsciousness)动力,而宗教传统的教导更指出外在「自我」心理存在的维持有赖于至高、终极的灵性意识来源。

不论是遗传学、生物化学、神经科学的研究,或是家族系统、母婴互动、早期童年的发展,都无法为生命的基本问题提供满意的答案,也就是说,只考虑到天性或教养的表面解释,都不是真正的答案。只有涵盖并超越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灵性面向,才能为人类存在的问题提供适当的答案。

从另一个角度来定义超个人心理学,就是探讨「超个人」(transpersonal)的字义。《韦氏大辞典》说明字首trans出自拉丁文,有两个意思,就是超越或跨越,trans的第一个定义是指「在上方和超越」,比如超越经验(transcendent experience)会使我们超越平常的意识。第二个定义是指「跨越」或「从一边到另一边」,比如跨越大西洋的飞行(transatlantic flight)是指飞机从大西洋的一边飞到另一边。这两个意思都适用于超个人心理学的定义。

「超越个人」的定义是超个人心理学草创时,最初所强调的意义。事实上,超个人心理学有时被认为只包括超越个人的内容,比如神秘经验、超常意识状态、拙火经验(详见第六章)、各种超自然现象(如超感官知觉、灵视、通灵、心电感应等)、巫士的历程、合一状态、濒死经验等等。虽然这些「超越」个人的现象确实是超个人心理学的一部分,但超个人心理学近年来的重心已逐渐转变方向,试图寻找日常生活、一般意识中的神圣性。

Trans的第二个定义「跨越」也适用于超个人心理学,因为超个人心理学横跨个人的范畴,不但承认传统心理学探讨的自我和潜意识,不断探索这些部分,而且把个人心理学放入更大的架构中。自我仍是超个人心理治疗关注的焦点,但是把传统心理学带进更大的灵性脉络,使个体的自我跳出空虚的存在,进入灵性教导指出的更广阔层面。

将「超越」和「跨越」两种意义结合起来,就可以说「超个人」的意义涵盖了个人和超越个人的两种层面,所以超个人心理学不但研究灵性如何在个人身上表现,也研究自我的超越。

从这个角度来看,超个人心理学为所有传统心理学的知识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不但涵盖传统的心理学,更使心理学进入崭新的模式和灵性的架构。

超个人心理治疗的定义——理论与实务

我们习惯把心理治疗区分为理论和实务。理论层面包括哲学的世界观、对人性的基本假设、对研究对象的概念,以及形成理论和实务间桥梁的方法学。技术层面则是指运用方法学的工具。每一种治疗取向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明确的理论、产生改变的方法学,以及实行方法学的技术或整套技巧。

举例来说,在传统精神分析中,理论的层面包括潜意识、防卫机转、本我及「自我」和超我、本能理论、梦等等,观念方法学(产生改变的方法)则是移情作用的处理,技术层面则包括自由联想、诠释和梦的解析。再以生物能学派为例,理论层面除了以身体为焦点外,其他部分非常类似精神分析,方法学则是软化身体的盔甲(盔甲是指长期紧绷的肌肉模式,导致活力的丧失),技术则包括各种呼吸练习和压力的宣泄,使身体像充电一样,增加能量的流动,使盔甲软化。

在各个取向中,技术来自方法学,方法学则来自理论。不论是哪一种学派的心理治疗,每一种技巧隐含的理论都包括对人性的基本假设。当对方哭泣时,不论是根据老祖母的理论,把感受视为需要压抑的危险,而说:「好啦,好啦,别哭了,一切都会没事的。」或是根据感受的体验和表达是有益的理论,而说:「请你和眼泪同在,继续呼吸,让眼泪说话。」两者都隐含对人性和成长的假设,却产生不同的反应。本章和下一章要检视超个人的理论,下一章还会检视超个人理论产生的方法学。本书其余部分则探讨理论和方法学在临床应用的意含。

没有任何特定作者的理论能完全涵盖整体的超个人心理治疗,各个理论家如肯恩‧威尔伯(Ken Wilber)、卡尔‧荣格(Carl Jung)、史坦尼斯拉夫‧葛罗夫(Stanislav Grof),分别代表超个人心理学的某些特定观点,就好像政治和艺术有许多观点并存一样。不论是佛教、基督教、巫术的「心理学」所定义的超个人心理治疗,都不能完全代表当前的超个人心理学。拉塞尔(Russell,1986)认为这些灵性体系都缺乏西方心理学的重要洞识,如果将它们称为心理学,会遗漏大部分现代心理学的发现,比如鉴别诊断的分类、儿童发展理论、精神病理学理论,以及内在冲突、防卫机转、潜意识动力等等观点。超个人心理治疗也不能由特定的主题来界定,比如禅修静坐、超常意识或灵性危机(虽然这些是最显而易见的主题)。超个人理论不只是这些特定的观点,而是从广泛的心理灵性视野来说明人生的历程。

不断修改的理论地图

超个人理论并不是一种统合一致、界限分明、条理清楚的取向,这个领域才刚兴起,具有许多不同的构想和综合理论,包括许多尚未开发的范畴。还有一点很重要,超个人理论就像所有理论一样,只是现实经验的组织方法,并不是现实本身。柯季布斯基(Alfred Korzybski)在多年前痛切地说:「地图不是真正的领域。」他还说:「地图不能代表整个领域。」我们必须牢记,不管理论地图再怎么详细,还是会遗漏一些东西。柯季布斯基的第三句话说:「地图需要不断修改。」提醒我们了解地图的本质:地图需要随着知识的进步不断重新评估和校正。超个人心理学就像人类努力的任何领域一样,一直是「不断进步的工作」。

超个人心理学的历史演变

超个人心理学虽然仍在草创阶段,但还是有其历史发展。这个领域刚开始时,前二十年的文章大多着重于人类经验的「极致」。《超个人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第一期的宣言中,有一段话可以说明这一点:

这种说法在今日似乎显得有点好笑,因为强调至乐、狂喜、宇宙性合一等等内容时,苦难、痛苦、伤害、精神病、战争、贪婪算什么呢?日常生活又算什么呢?可是,我们必须了解超个人心理学在一九六○年代末期兴起的背景,当时的氛围弥漫着极乐、惊叹和敬畏,社会出现革命性的剧变,似乎在街头转角处就能出现开悟。虽然超个人心理学被批评为脱离现实,只狭隘地注重人类生活的极致,但这个阶段确实提供了必要的历史目标,使原本被心理学模式忽略或病态化的人类经验受到关注(比如佛洛伊德轻看神秘经验,视之为退化成子宫里有如沉浸在海洋里的合一经验)。

图为《超个人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与灵性转化的整合》书封。心灵工坊提供

超个人心理学注意这些经验,跳出传统科学、唯物论、笛卡儿的世界观,而产生重大的典范转移,转向更全面、更灵性的远景,并强调灵性的追求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动机。探索神圣的部分,不论是称为上帝、大梵(Brahman)、佛性、实相、终极存有、真理、神圣的爱,或是别的名称,都是所有历史阶段和文化的重要启示与力量,却被传统心理学完全忽视。超个人心理学把这个核心的推动力放到心理学舞台的中央,不再加以忽视或弃置于边缘。(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区分宗教和灵性的不同。宗教是有组织的完善结构,有些人从中找到重大的意义,有些人则无法从中得到意义﹔灵性则是灵 魂自由地追寻神圣性,通常不会依附于传统的宗教组织。)

※本文为心灵工坊出版的《超个人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与灵性转化的整合》,未经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