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工作相談筆記/所有選擇都是在定義「你」,絕非「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工作占我们一生很长的时间,如果这件事不是帮助我们成就更有意义的人生、活得更加自信和神采奕奕,那么我们就等于放弃掉大半人生,把时间用在忍耐、牺牲或麻木而已。」2020年,独角兽计划发起人李惠贞成立「工作相谈室」,帮助咨询者找出方向、解决难题,找到热情之所在。以下节录五篇相谈笔记,期待能在开工时刻为读者带来一些助力。
2020年,独角兽计划发起人李惠贞成立「工作相谈室」,帮助咨询者找出方向、解决难题,找到热情之所在。 图/李惠贞提供
1、投履历
我发现很多人在寄履历之前会想很多,担心这工作不一定适合自己,或是不符合对方开的条件、对方可能不会录用我⋯⋯等等。在什么都还没做之前,这真是想太多了。
我们并不确知一间公司、一个行业的真实情况,在资讯有限的情况下,自己先去做「适不适合」的猜测和判断,完全不准、也没必要。等到确实录取之后再来烦恼这事也不迟。
至于担心条件不符——我还是会建议大家,如果你真的对这行业或这间公司很有兴趣,仍可以寄出履历试试。横竖符不符合是对方在判断,何必自己先否定自己。说不定你能说服对方愿意跟你见上一面,怎知没有可能?
「投履历的目的是争取面试机会」,这才是真正重要的事。经过面试,你会从对方的提问中去了解一个行业,知道对方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论这次面试是否成功,你都能更真确地认识一个行业或一间公司,同时,也在磨练你的表达能力,以及对自己的了解。这难道不是可贵的历程?
2、当红职业
最近常听到这样的言论:「不知道要做什么,来当Youtuber好了。」听说年轻人最想从事的行业,网红、Youtuber都在前几名。我觉得这是满危险的思考。
Youtube、网路都是工具,重点是你要有可以分享的东西。其实不管哪个行业,都是一样的思考,你把自己放在这个领域中去想,你能脱颖而出的支持点是什么?别人都在做的东西你也做,那么,来看你的频道的理由是什么呢?
网路上的尝试乍看没有成本,但其实时间就是成本。我们要把生命用在什么地方,这仍是最根本的问题。所有决定、选择,都是在定义「你」,都是「你」的一个声明。它绝非「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如果真的有特色、有观点,也对拍影片有很大的热情,那么可以去做。如果只是因为「看起来好像」如何如何,那仍是在follow别人,不是定义自己,这就值得三思了。
3、关于舒适圈
我们应该要保留多少百分比在舒适圈内?离开舒适圈的意义是什么?有位咨询者提到公司最近的变动,让她很徬徨。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外在的人事物,很少是我们能控制的,我们唯一能掌握的是自己。我们只能确定,不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在持续学习、成长,这是最重要、也是唯一重要的事。你的筹码就是你带在身上的能力。
那么,如何能成长?每个人个性不同、所处环境及资源不同,我相信方法有非常多种。以我自己来说,成长最快的方式始终是离开舒适圈、接受挑战。因为,「舒适」意味着你本来就会做,是你熟悉或擅长的领域。「进步」却无法这样得来。就是因为困难才要去试。克服了,你就会得到新的能力,关于「你」的信任资产,才会累积。
李惠贞|出版界资深工作者,《Shopping Design》前总编辑。「独角兽计划」及「工作相谈室」经营者。着有《成为自由人》、《给未来的读者》。2021年和女儿合著《和妈妈互相喜欢的日子》、《和女儿一起旅行的日子》。 图/李惠贞提供
4、多久才能离职?
听到好几个「工作一个月即离职」的案例,原因大都是「不喜欢」。「一个月即离职」对于我这个中年人来说是有点难想像的。在我刚入社会的年代,半年的资历都很难被认可,何况一个月。当我们进入一间公司的时候,至少要有好好努力一年的决心。一个月,你可能连这间公司能在市场上立足的原因都还不见得了解通透,遑论了解一整个产业。那么这沾一下水的意义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选择工作或任务的关键并不是我喜不喜欢,因为每个人的喜欢一定都非常狭隘,如果只做喜欢的工作,到处都有能取代你的人。即便是老板,也不可能只做想做的事,为了成就某个蓝图或愿景,只有该不该做,而不是喜不喜欢做。
此外还有个重点,你喜欢的工作,不见得你就有能力做好。现在你能挑工作,但长期来看,其实你正在负债,因为你的工作能力并没有加值。我常跟年轻后辈说,你可以因为公司再也无法让你学习成长(你的成长快过于公司)而离职,绝不要因为挫折或挑战而离开。
5、不要追求目标
所谓目标是什么?「目标」是奠基于你已知的经验或基础,然后放大。所以「目标」不会给你超乎想像的结果。
我所崇敬的智者萨古鲁,在全世界杰出企业CEO聚会的场合中,这些CEO问他,他们的企业招募了最顶尖的人才,为什么还是不如他的基金会运作地那么好,他的秘诀是什么?(Isa基金会有九百多万名志工)萨古鲁说,因为他们没有设目标。「你专注地把眼前该做的事做好,成果自然发生。」不设目标,不设限,结果可能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发生。
我们在企业中,什么都要看报表,这原是为了帮助组织运作,否则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后,在上位的人会不清楚下属在做什么。但是,目标导向,也有可能往错误的方向走。因为,「只要达标就好。」做事情的人害怕被骂,变成只专注在给老板要的东西,逐渐远离做这些事的目的和初衷。能不能达标是一回事,但肯定无法投注心意在所做的事情上。
回到我们个人的职涯或人生,也是一样。目标是一种拿旧的理想来管理未来的方式。不需要设目标。现在有该做的、能做的事,就好好去做。你将创意、心力投注在一件你认为有意义的事物上,本身就是价值。
◎责任编辑:胡士恩